

1.沒有實現;未成事實。
1.亦作"炮石"。
2.古代用炮拋射的石頭。
1.燒烤食物。
1.操縱火炮的士兵。
2.方言。指技術高的射擊手。
1.形容灼熱。
1.火炮的裝甲防護體。用來保護炮手和火炮。軍艦主炮﹑坦克以及海岸炮等,均采用此種裝置。一般有旋轉式﹑固定式兩種。形狀有柱形﹑錐形﹑半球形等。
1.雜揉。
1.混入。用蒙混冒充的手段參加進去。
1.廁所里的老鼠。語本《史記.李斯列傳》"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斯入倉,觀倉中鼠,食積粟,居大廡之下,不見人犬之憂。于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1.謂混跡于世俗之中。
1.胡亂索取。
1.渾然無邊貌。
1.見"溷殽"。
1.猶溷淆。
1.亦作"溷淆"。
2.混亂,雜亂。
1.鳥名。《文選.枚乘》"混章白鷺﹐孔鳥鹍鵠。"李善注"混章﹐鳥名。未詳。"一說指毛色不一之鳥。
〈書〉同‘混濁 ’。
1.糊涂不明貌。
1.猶開啟。
1.方言。過頭;超出限度。
2.方言。錯誤。
1.寬敞。廠,通"敞"。
1.寬暢。
1.牙齒殘缺脫落。亦指老年人。
表示不惜付出任何代價事已至此,我也只好~了。
1.免除。
1.猶言豁達寬厚。
1.胸襟開闊,氣量寬宏。
1.猶豁達。
1.開裂斷缺貌。
2.覺醒貌。
3.開闊;開朗。
1.一種類似虎跳的動作。常用以形容歡躍。
1.猶言置之度外。
1.寬大貌。
2.胸懷坦蕩,開朗。
3.象聲詞。
1.拼命使勁﹑用力。
1.撕開嘴巴,截去舌頭。意即命人住嘴。
1.亦作"豁啦啦"。
2.象聲詞。
1.見"豁拉拉"。
1.見"豁剌"。
1.見"豁剌剌"。
1.亦作"豁喇"。
2.象聲詞。
1.亦作"豁喇喇"。
2.象聲詞。
1.象聲詞。
1.見"豁辣"。
1.象聲詞。
1.見"豁啷"。
1.象聲詞。
(心情)開朗他覺得天地是那么廣闊,心里是那么~。
1.象聲詞。
1.明亮清澈的樣子。
1.通曉。
1.猶顯露。
1.謂性格豁達而疏略。
2.猶免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