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從地下流出的水。
1.赤,赤縣神州;寰,寰宇。謂普天之下。
1.紅﹑黃之間的顏色。
1.草木的芽。
1.羽毛呈紅色的雞。
2.指紅色雞毛。
3.即槐耳。生在槐樹上的一種菌類植物。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三.木耳》。
1.即畿縣,也稱次赤縣。唐代縣分七等,畿縣比京都所治的赤縣次一等。
1.尺籍,軍籍。赤,通"尺"。
1.古代傳說中臼的發明者。
1.傳說中的駿馬名,為周穆王八駿之一。
2.泛指駿馬。
3.赤鯉的異稱。
1.見"赤甲"。
1.鶴的一種。
1.紅色的甲。古代讖緯家謂為帝王受命的祥瑞。語本《尚書中候》"龍馬銜甲,赤文緑色,甲似j背,袤廣九尺,上有列宿斗正之度,帝王録紀興亡之數。"見杜預《序》"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唐孔穎達疏引。
2.亦作"赤岬"。山名。在四川奉節東。
1.眼病。
1.天麻的別名。
1.指濃醬。
1.某此星宿呈現的赤色光芒。舊時以為兵戰的征兆。
1.亦作"赤腳"。
2.光著腳,不穿鞋襪。
3.指光著的腳。
4.見"赤腳婢"。
1.唐韓愈《寄盧仝》詩"一奴長須不裹頭,一婢赤腳老無齒。"后因稱婢女為"赤腳婢"。
1.見"赤腳仙人"。
1.謂沒有家業的人。
1.道教傳說中的仙人,姓李。宋王明清《揮塵后錄》卷一載仁宗母李后,曾夢一羽衣之士,跣足從空而下云來為汝子◇召幸有娠而生仁宗。仁宗幼年,每穿履襪,即亟令脫去,常徒步禁掖,宮中皆呼為赤腳仙人。赤腳仙人,蓋古之得道者李君也。按,宋代統治者崇奉道教,后人因以附會。亦稱"赤腳大仙"。
1.指農村里亦農亦醫的醫務工作人員。此稱盛行于文化大革命中。
1.赤色的符節。
2.草名。萆藌的別稱。
1.蒙古語,謂耳朵。
1.指銅。
2.指黃金。
1.鮮血滲流貌。
1.猶言實在是;真個是。
2.猶言無奈,沒奈何。
3.猶言想不到,沒料到。
4.形容時間短促,猶言一時間﹑轉眼間。
5.形容迅速,疾忙。 6.猶言著急的,擔心的。
1.即赤堇山。
2.借指寶劍。
1.在今浙江紹興東南,相傳為春秋時歐冶子鑄劍之處。
1.木名。即扶桑。花深紅,日光照耀,赤如焰火。
1.空無所有。
1.五行家謂赤色妖氣。語出《左傳.昭公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杜預注"祲,妖氛也。"
1.謂南方之神。古代天子于立夏之日祭之南郊。
2.見"赤精子"。
3.謂眼球赤紅。精,通"睛"。
1.猶言赤裸裸。
1.指漢高祖劉邦。
2.相傳為范蠡的別號。
3.道家謂老子的化身。
1.皮膚呈赤色的小腿。
2.裸露著小腿。
1.指東漢光武帝劉秀。
1.見"赤雀銜丹書"。
1.南唐時農民起義軍的稱號。
1.謂讒毀者之口。
2.舊指一種惡神,主斗訟之事。
3.見"赤口日"。
1.古代迷信謂主口舌爭訟的惡神。舊俗多于端午節書帖懸門以禳之。
2.平白無故。
1.舊時陰陽家所定禁忌日之一,謂其日主有斗訟之事。
1.見"赤舌燒城"。
1.謂忠誠而勞苦。
1.忠誠懇摯的心意。
1.赤誠。
1.見"赤闌橋"。
1.亦作"赤欄橋"。
2.紅色欄桿的橋。
1.宋時對軍人的鄙稱。
2.亦作"赤佬"。方言。詈詞。意為"鬼"﹑"無賴"等。有時也用于戲謔。
1.見"赤老"。
1.即赤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