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素來愛好。
2.敬詞●愛。
1.猶言三妻四妾。
1.見"三藐三菩堤"。
1.三篇佛教經文的合稱。即《華嚴經》中的《普賢菩薩行愿品》﹑《法華經》中的《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和《圓覺經》中的《圓覺普眼品》。
1.指以麋﹑鹿﹑麇制成的三種肉醬。
1.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1.見"三七開"。
1.見"三七開"。
1.亦作"三七分"。亦作"三七分開"。
2.謂按十分之三與十分之七的比例加以分配。
3.借指評定是非功過的比例。
1.舊俗指人死后第二十一日為之舉辦的佛事。
1.謂妻妾眾多。
1.漢王尊任京兆尹,凡三歲,除惡安良,治績顯著,后為御史大夫所誣,免官〓縣三老上書為之辯白"一尊之身,三期之間,乍賢乍佞,豈不甚哉!"見《漢書.王尊傳》◇以"三期賢佞"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實。
1.三倍于齊國的勢力。
2.秦亡,項羽以齊國故地分立齊﹑膠東﹑濟北三國,皆在今山東東部,后泛稱"三齊"。
1.三個陽爻。
1."三大阿僧祇"的略語。佛教指菩薩修行成佛所經歷的三個漫長階段。阿僧祇,梵文的音譯,意為曠大劫,無數長時。
1.興于三。
2.三次發射。
3.三度興建。
4.指蠶三眠而起。
1.指太初﹑太始和太素之氣。
2.指天﹑地﹑人之氣。
3.道教語。指太陰﹑太陽﹑中和之氣。
4.道教語。指上中下三丹田之氣。
5.中醫指六氣中的第三氣,即暑氣,屬于相火。
1.三種治國的手段,指號令﹑斧鉞﹑祿賞。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
2.泛言數目之多。
3.指三千大千世界。
1.佛教語。指三千威儀,八萬細行。
1.指三千大千世界。
1.佛教名詞,簡稱"大千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交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謂一小世界,合一千個小世界為小千世界,合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1.《史記.孔子世家》"孔子以詩書禮樂教,弟子蓋三千焉。"后因以"三千弟子"指孔門弟子。
1.《史記.滑稽列傳》"朔(東方朔)初入長安,至公車上書,凡用三千奏牘。"后用以指向皇帝進呈的長篇奏疏。三千,極言其多。
1."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
1.極言高遠。喻飛黃騰達。語本《莊子.逍遙游》"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1.形容門客眾多。戰國齊孟嘗君﹑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四公子皆喜養士,門下號稱有食客三千人。見《史記》四公子本傳。
1.指呂尚釣于渭濱遇文王事。相傳呂尚(俗稱姜太公)年七十釣于渭水之濱,八十歲遇文王,舉而用之,其間共十年,故稱"三千六百釣"。事見《史記.齊太公世家》。
1."三千大千世界"的省稱。
2.泛指宇宙。
1.三千里水面。
1.指孔子弟子三千人。
1.佛教謂僧尼日常遵循的眾多律儀。威儀,指行事進退的儀則。
1.明永樂時京軍三大營之一,以塞外降丁三千騎兵組成。嘉靖中改名神樞營。參見"三大營"。
1.《史記.春申君列傳》"趙使欲夸楚,為瑇瑁簪,刀劍室以珠玉飾之,請命春申君客。春申君客三千余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趙使大慚。"后因以"三千珠履"指為數眾多的門客。
1.相傳孟軻幼年時,鄰里環境不好,孟母三次遷居,使軻得到比較好的學習環境。事見漢劉向《列女傳.鄒孟軻母》﹑漢趙歧《孟子題辭》◇常以"三遷"為頌揚母教之詞。
2.三次遷徙。
3.三次升遷。
1.三種過失。
1.古代錢庫。
1.猶三俏,指三個美男子。
1.猶三箱。
2.佛教語。指聲聞藏﹑緣覺藏和菩薩藏。
1.謂夫婦﹑父子﹑兄弟。
1.親戚故舊的總稱。
1.同"三親六故"。
1.見"三親六眷"。
1.猶言三苦。
1.古代天子﹑諸侯的三座宮室。
1.枸杞的別名。
1.傳說中的仙鳥名。
2.借指使者。
1.三民主義青年團的簡稱。國民黨直接控制的青年政治組織。1938年7月成立,1947年9月,并入國民黨。
1.胡鬧;無賴。
1.指古代的司徒﹑司馬﹑司空『改司馬為太尉。
2.指上﹑中﹑下卿。
3.指春秋晉之韓﹑魏﹑趙三大卿族。
1.供奉三清尊神的寶殿。泛指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