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語出《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毛傳﹕"類﹐善也。"鄭玄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長以與女之族類﹐謂廣之以教導天下也。"謂以善施及眾人。
2.語出《詩.大雅.既醉》﹕"孝子不匱﹐永錫爾類。"毛傳﹕"類﹐善也。"鄭玄箋﹕"孝子之行非有竭極之時﹐長以與女之族類﹐謂廣之以教導天下也。"同僚﹐朋輩。
1.見"云旓"。
1.亦作"云梢"。
2.繪有云彩的旌旗。
1.辮發梢。
1.黃帝《云門》樂和虞舜《大韶》樂的并稱◇泛指宮廷音樂。
2.泛指美妙的樂曲。
3.指云韶院。
1.宋代宮中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承唐代教坊舊制。宋太宗時改稱"云韶部"。
2.鳥名。又稱音聲鳥。
1.唐教坊。唐代宮中管理宮廷音樂的官署。
1.唐代宮中教習流行歌舞的場所之一。時宮中設教坊﹐有宜春院﹑云韶院。宜春院歌舞藝伎常在皇帝前承歡。凡演習大型歌舞人數不足時﹐則由云韶院的歌舞藝伎補充。
1.黃帝時的官名。
2.云神。
3.安徽霍山所產的一種蠶形小蟲。
1.如云之施雨。謂普降甘霖。喻廣施恩澤。
1.高聳入云的大石。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石名。
1.傳說中的仙果。
2.生于山巔多云處的果實。
3.藥草名。豆科﹐落葉灌木﹐初夏開花﹐花鮮黃色﹐產于我國中部和南部﹐供觀賞并作綠籬﹐根及種子供藥用。
利用微觀粒子能使氣體電離的性質而顯示其徑跡的裝置。如威耳遜云室的工作原理為置于密封容器內的空氣中含有水和酒精的飽和蒸氣,使空氣體積突然膨脹而降溫,水和酒精蒸氣達過飽和狀態。這時若有微觀粒子進入容器,則在其所經過的路徑上使氣體分子電離,過飽和蒸氣就以這些離子為核心凝成霧滴而顯示出粒子徑跡。
1.如此。
1.喻歡會結束﹐彼此分離。
1.戲劇中表演的一種程式動作。通過雙手﹑兩臂的協調動作﹐構成舞蹈化的姿態﹐用以表現人物的精神氣度。
1.稱佛道的典籍。
2.篆字。篆字筆畫如云﹐故稱。
1.形容姿態萬千﹐色彩斑斕。
1.官署。
1.云和樹。
2.高聳入云的樹木。
3.比喻朋友闊別遠隔。
1.謂兩地相隔遙遠。
1.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后用"云樹之思"比喻朋友闊別后的相思之情。
1.云與水。
2.謂漫游。漫游如行云流水的飄泊無定﹐故稱。
3.指僧道。僧道云游四方﹐如行云流水﹐故稱。
4.河流名。在今廣東省樂昌縣南境。
1.云游四方的人。
1.指隱者或出家人的居處。
1.指道士。
1.浪游四方的人。
1.行腳僧。
1.共同檢舉。
戲曲名詞。中國戲曲史上有多種以雜劇為名的表演形式,其特點各有不同。晚唐已有雜劇之名,其后歷代均見此名。如宋雜劇、元雜劇、溫州雜劇、南雜劇等。通常多指元雜劇。
1.猶聚集。雜﹐通"集"。
1.正稅以外的各種攤派。
1.猶會審。
2.《四庫全書》"子"部"雜家"的一個小類。
1.唐宋時科舉取士的一科。在"經義"﹑"詩賦"等科之外。
1.雜稅。
1.即雜燴。
1.封建社會指儒家經典以外的著作。
1.繁多蕪雜。
1.不純正的音樂。
1.混雜的種類﹔非純正的種類。亦指各種類別。
1.謂成熟。《淮南子.俶真訓》﹕"古之真人﹐立于天地之本﹐中至優游﹐抱德煬和﹐而萬物雜累焉。"高誘注﹕"抱其志德而炙于和氣﹐故萬物雜累﹐言成熟也。"一說﹐"雜累"當作"炊累"﹐猶動升。劉文典集解引孫詒讓曰﹕"雜累﹐無成熟之義。雜﹐疑當作炊。《莊子.在宥篇》云﹕'從容無為而萬物炊累焉。'《釋文》云﹕'炊本作吹。同。'司馬云﹕'炊累﹐猶動升也。'……《淮南書》似即本彼文﹐高訓為成熟﹐則與司馬﹑郭義異耳。"
1.指古代私人撰著的禮儀著作。
1.猶會審。
1.指米麥以外的糧食。
1.古代給予官署的各種津貼。
1.古代指士流之外的人﹐如工商﹑醫卜﹑星相及其它以方技謀生者。
2.古代非正途出身的雜職官吏﹑小官吏。
1.舊時對邊疆少數民族的蔑稱。
1.古代史學體裁之一種。
2.古人多以此為書名。
1.各種格律的詩。
1.猶雜念。
1.多而亂﹔無秩序﹑條理。
2.指使之雜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