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共事。謂一同參戰。
1.聚集。
1.猶言聳肩。形容身子微縮﹐作恐懼﹑諂媚狀。
1.以膠漆相容﹐喻情意相投。歙漆﹐安徽歙縣之漆;阿膠﹐山東東阿縣之膠。
1.聚集貌。
2.和洽貌;安定貌。
1.無所偏執貌。《老子》"圣人在天下﹐歙歙為天下渾其心。"王弼注"圣人之于天下﹐歙歙焉﹐心無所主也。"一說﹐危懼貌。陸德明釋文"歙歙﹐許及反。一本作'惵惵'∮上本作'惔'。顧云許葉反﹐危懼貌。簡文云河上公作'怵'。"
2.投合貌﹐朋比為奸貌。
1.同"翕習"。
2.謂不斷張揚。
3.狎習﹐放蕩。
1.紅色。
1.迅速貌。
1.江西省婺源縣歙溪所產的石硯。婺源古屬歙州﹐故名。歙硯又稱婺源硯﹑龍尾硯﹐始制于唐開元間。石質堅韌潤密﹐不吸水﹐發墨不傷毫﹐造型典雅渾樸﹐與端硯并稱于世。見宋人著《硯史》﹑《歙州硯譜》﹑《歙硯說》。
硯的一種。因產于歙州(今安徽歙縣)而名。始于唐代。所用石料呈青灰色,質地潤密,但較端溪石為嫩。發墨略遜于端硯,較易干。出龍尾山者稱龍尾硯”,最佳。
1.和諧。
1.亦作"熺爛"。
2.燦爛的光彩。
1.東漢時所刻碑石經書『靈帝熹平四年根據蔡邕等正定經本文字的建議始刻,訖至光和六年,凡歷九年而成。共刻四十六石碑,用隸書一體寫成,立于太學講堂前的東側,有《魯詩》﹑《尚書》﹑《周易》﹑《儀禮》﹑《春秋》﹑《公羊傳》﹑《論語》等七種經文,為我國歷史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經本。太學遺址在今河南省偃師縣朱家圪垱村。
1.亦作"熺炭"。
2.未全熄滅的炭火。
天光微弱的樣子熹微的晨光|落日熹微。
1.謂游適嬉戲。熹,通"嬉"。
1.紅亮。
1.光耀。
1.鵝的別稱。晉王羲之愛鵝,故名。
1.日御羲和與月神嫦娥的并稱。借指日月。
2.泛指歲月。
3.指日夜。
1.羲氏和和氏的并稱。傳說堯曾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兩對兄弟分駐四方,以觀天象,并制歷法。
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駕御日車的神。
3.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太陽的母親。
4.代指太陽。
5.王莽時主掌全國財賦的官吏。
1.即伏羲氏。
1.羲皇,指伏羲氏。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靜閑適,故隱逸之士自稱羲皇上人。
1.伏羲與黃帝的并稱。
1.《周易》的別稱。相傳伏羲始作八卦,故名。
1.日影。
1.相傳瑟為伏羲所作,故名。
1.伏羲氏和唐堯的并稱。
1.太陽的別稱。
1.伏羲和女媧的并稱。
1.伏羲氏和周文王的并稱。
1.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二人的并稱。
1.伏羲氏和軒轅氏(黃帝)的并稱。
1.太陽的別稱。
1.即爻。《易》卦的基本符號,相傳為伏羲作,故名。
1.太陽的別稱。
1.《周易》的別稱。因伏羲始作八卦,故名。
1.太陽的代稱。羲和為日馭,故名。
1.同"羲馭"。
1.蟬的一種。即蟪蛄。
1.猿猴類猛獸。
1.蟲名。即土蜂。
1.亦作"螅蟀"。
2.昆蟲名≮褐色﹐觸角很長﹐后腿粗大﹐善于跳躍。雄的善鳴﹐好斗。也叫促織。
3.《詩.唐風》篇名。小序謂刺晉僖公"儉不中禮"。
4.象聲詞。
1.一年生草本植物。莖葉略似狗尾草﹐唯穗分為數枝。取此草之莖分裂作絲狀﹐可用來逗蟋蟀﹐故名。
1.明馬士英的綽號。
1.空谷。
1.古澤藪名。在今山東省萊陽市東,后湮廢。
1.酸醋。
1.用魚肉等制成的醬。因調制肉醬必用鹽醋等作料,故稱。
1.亦作"?壺"。
2.酒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