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言聳肩。形容身子微縮﹐作恐懼﹑諂媚狀。
1.語言學的一個部門。研究語詞聲音和意義的演變﹐推求語詞的最初的聲音和意義。
1.語言學上指比語族小的語言系屬。詳"語系"。
1.語言的情致。
1.語言按語音﹑詞匯和語法特征﹑性質的不同而劃分的種類。
1.猶言語重心長。
言語誠懇,情意深長他說得語重心長,令人銘刻在心。
1.言辭懇切﹐心情沉重。
1.即助詞。語言中不表示實在意義的虛詞。
1.指經常掛在口頭的詞語。
2.在語言中專門表示各種語氣的助詞。一般位于句末或句中停頓之處。也稱語氣詞。
1.語音轉變。
1.依譜系分類法分出的比語系小比語支大的語言系屬。如印歐語系可以分成印度﹑伊朗﹑斯拉夫﹑日耳曼﹑羅馬等語族。
1.牢獄。
1.牢獄空著。謂國家治理得好,無人犯罪。
1.同"囹圄"。
1.臺名。在湖南祁陽縣西南浯溪上,唐元結任道州刺史時筑,并撰有《峿臺銘》云"湘淵清新,峿臺峭。登臺長望,無遠不盡。"
1.傴僂。身體彎曲貌。
1.踽踽。獨行貌。
2.謹慎貌。
1.古時臣下自謙之詞,猶言賤臣。
1.猶劫奪。
1.同"圄空"。
1.周王城的南門。
1.飼養牛馬的人。
1.《周禮》官名。掌管養馬放牧等事。亦以泛稱養馬的人。
1.《周禮》官名。
1.困而未舒貌。
1.管理倉廩之曹司。
1.指憂念家國之心。
1.見"庾公塵"。
1.南朝梁詩人庾信,使西魏,阻于兵,留長安。北周代西魏后,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位雖通顯,而常有鄉關之思,曾作《哀江南賦》以寄意◇因稱鄉思或故國之思為"庾愁"。
1.古代六弓之一,弓力較弱,用于近射。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輕詆》"庾公權重,足傾王公。庾在石頭,王在冶城坐,大風揚塵。王以扇拂塵,曰'元規塵污人。'"元規,庾亮字。王導惡亮權勢逼人,故發此語◇以"庾公塵"喻權貴的氣焰。
1.即庾樓。
1.《南齊書.庾杲之傳》"﹝庾杲之﹞清貧自業,食唯有韭葅﹑f韭﹑生韭雜菜,或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言三九也。"因以"庾鮭"喻貧苦生活。
1.露天儲積之谷物。
1.指東晉庾冰。冰官至征虜將軍,故稱。蘇峻作亂,懸賞購冰甚急,郡卒以小船載冰出逃,遂免于難。事見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
1.指北周文學家庾信。因其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故稱。
1.指北周詩人庾信。
2.借指多愁善感之詩人。
3.指南朝齊庾杲之。杲之為尚書駕部郎,家清貧,食唯有韮菹﹑f韮﹑生韮雜菜,人戲之曰"誰謂庾郎貧,食鮭常有二十七種。"三九二十七,音諧三韭。事見《南齊書》本傳。
1.古代管糧倉的小官。
1.糧倉。
1.山名。即大庾嶺。為五嶺之一。在江西省大庾縣南。嶺上多植梅樹,故又名梅嶺。
1.樓名。一名庾公樓,在江西九江。傳說為晉庾亮鎮江州時所建,不足信。
2.泛指樓閣。
1.宋代管理糧倉的機構。
1.庾信和徐陵二人皆南朝梁時文學家,文風綺艷,世稱徐庾體。庾信晩年文風轉為沉郁。
1.謂倉中儲米極多。語出《詩.小雅.楚茨》"我倉既盈,我庾維億。"毛傳"露積為庾,萬萬曰億。"
1.北周庾信《小園賦》"余有數畝弊廬,寂寞人外,聊以擬伏臘,聊以避風霜;雖復晏嬰近市,不求朝夕之利;潘岳面城,且適閑居之樂。"后世遂有"庾園"之稱。宋程顥《和王安之五首.小園》"恰似庾園基址小,全勝絶澗路途賒。"亦用以借指故園。
1.古代校正直角的一種工具,即今之曲尺。
1.木耳。
1.猶踽踽。獨行貌。
1.猶瘐死。
1.謂囚犯病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