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粉飾。
1.鳥獸的雌性和雄性。
2.男性和女性。
3.陰陽。
4.喻表面現象。
5.古代指金星在南,木星在北。為豐年的征兆。
1.古代善相馬的伯樂年老,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訪求駿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問為何馬,回答說是"牡而黃";穆公派人去看,卻是"牝而驪"。于是責備伯樂。伯樂喟然嘆息說"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意思是說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馬的風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這正是他善于相馬的證明。等到馬取來,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馬。見《列子.說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應訓》﹑《呂氏春秋.觀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歱"◇以"牝牡驪黃"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質的表面現象。
1.青黑色相雜的雌馬。
1.形容淫蕩婦女說話的聲調和神態。
1.古代煉銅,以水灌銅,其凹陷者為牝銅。參見"牡銅"。
1.北方之土。
1.行聘禮時所致幣帛財物。
2.古代婚禮六禮中的問名和納幣。
1.行聘禮時所贈財物。
1.謂聘妻。
1.猶娉婷。
1.男方遣媒問名和女方家長許婚。借指締結婚約的程序。
1.亦作"娉納"。
2.古代婚禮中的問名﹑納幣。
3.借指娶妻。
1.見"娉內"。
1.輕盈美好貌。
1.見"娉娉褭褭"。
1.形容姿態輕柔美好。
女子容貌姿態嬌好的樣子娉婷揚袖舞,阿那曲身輕。也指美女赤節引娉婷。
1.形容女子姿態柔美。
2.借指美人。
1.古時聘人所備的禮物。幣﹐本意為繒帛。古以束帛為贈送賓客及享聘之禮。
2.古代訂婚時所備的禮物。
1.猶婚約。
2.指訂婚的信物。
1.古代聘問時持用之弓。
1.聘問朝貢。
1.互訪通好。
1.出嫁。
1.猶言酬應往來。
1.訂婚行聘的財禮。
1.猶聘召。
1.猶征君。聘士的尊稱。
①聘請別人時表示敬意的禮物聘禮優渥。②男家送給女家的訂婚禮你既已接受了他家的聘禮,如何又要反悔?
1.指皇帝任用官吏的命令。
1.謂以禮娶親。古代婚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聘指問名﹐納指納征﹐亦稱納幣。
1.娶妻◇為已訂婚而未結婚的妻子之稱。
1.原指公府征辟﹐后泛指請人任職。
1.猶聘召。
1.聘請任職。
1.古代諸侯間遣使通問修好﹐持弓矢行射禮以揚威武﹐謂之"聘射"。
1.奉命聘問。亦指聘問之使。
1.猶征士。指不應朝廷以禮征聘的隱士。
1.男方向女方求婚的婚書。
2.聘用人員的文書。
1.國與國或各個方面之間遣使訪問。
2.謂男方向女方行聘定婚。古代六禮中有"問名"﹐故曰聘問。
1.訂婚的信物。
1.屏條和對聯。
1.屏風和藩籬。《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大師維垣。大邦維屏,大宗維翰。"鄭玄箋"王當用公卿諸侯及宗室之貴者為屏藩垣翰,為輔弼,無疏遠之。"后用"屏藩"比喻衛國的重臣。
2.比喻四周的疆土或防御設施。
1.免官放歸。
1.擯黜。
1.亦稱"屏風格"。
2.猶言屏風兒。
1.廬山嶺名。
2.層疊如屏風的山嶺。
1.指詔書的草稿格式。宋代皇帝的詔書體制不一,故翰林院吏常以片紙抄錄舊作以供當值的翰林參考,稱"屏風兒"
1.見"屏風草"。
1.廬山嶺名。廬山五老峰的東北有九疊云屏,也叫屏風疊,下為九疊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