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代善相馬的伯樂年老,推薦九方皋為秦穆公訪求駿馬。三月后于沙丘求得之。穆公問為何馬,回答說是"牡而黃";穆公派人去看,卻是"牝而驪"。于是責備伯樂。伯樂喟然嘆息說"若皋之所觀,天機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內而忘其外;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若皋之相馬,乃有貴乎馬者也。"意思是說九方皋所注意的是馬的風骨品性,那些外表他已不去留心,這正是他善于相馬的證明。等到馬取來,果然是天下稀有的良馬。見《列子.說符》。按九方皋,《淮南子.道應訓》﹑《呂氏春秋.觀表》等作"九方堙"﹑"九方歱"◇以"牝牡驪黃"喻指非反映事物本質的表面現象。
1.江豬。
1.廣大。
1.博覽,廣泛觀覽。
1.普施利益。
1.廣臨。
1.鳥翼掠水貌。
1.散布貌。
1.周遍,遍及。
2.廣博。
1.謂雨普遍降落。
1.遍天下。
1.謂整個天下﹑四海之內。語本《詩.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1.遍天下的人一同歡慶。
清朝末代皇帝。滿族。愛新覺羅氏。1908年登位,年號宣統。1912年2月退位,仍居皇宮。1917年張勛擁其復辟,旋失敗。1924年被廢除皇帝稱號,遷出皇宮。1932年在侵華日軍扶持下,出任偽滿洲國執政,后改稱滿洲帝國皇帝”。抗戰勝利后被蘇聯紅軍俘獲。1950年移交中國。1959年被特赦釋放。曾任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我的前半生》。
1.按照事物類別或系統編成的表冊。如年表﹑年譜﹑史表﹑史譜。參閱唐劉知幾《史通.表歷》。
2.樂譜中用來記載音符的五根平行橫線。
1.譜牒傳記。
1.用曲譜記錄。
2.按照事物的系統﹑類別和次序記錄。
1.記述宗族世系或同類事物歷代系統的書。
2.家譜上的系統。
1.見"譜牒"。
1.亦作"譜諜"。
2.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籍。
1.標準。
2.規矩。
1.確定五線譜上音高位置的符號。
1.即譜系。
1.見"譜紀"。
1.亦作"譜記"。
2.譜系之記載。
1.放樂譜的架子。
1.古代官方研究和整理譜牒的機構。
1.謂按照事物的類別或系統來編排。
1.即譜牒。
2.中國古代圖書分類中的一個類目。創始于宋尤袤的《遂初堂書目》。專收圖譜之書﹐頗為龐雜﹐為后來的目錄學家所沿用。《四庫全書》列于子部雜家之前﹐下分器物﹑食譜﹑草木鳥獸蟲魚三門。
1.模樣。
1.架子。
1.譜寫曲子。
1.比喻來歷底細。
1.臉譜式樣。
2.詞譜的體式。
1.舊俗結拜時交換的大紅帖子。上面寫有姓名﹑籍貫﹑年歲﹑八字﹐以及父﹑祖﹑曾祖姓名和出身﹑官職等。
1.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圖表。
1.記述宗族世系或同類事物歷代系統的書。
2.家譜上的系統。
3.物種變化的系統。
1.家譜上的畫像。
1.寫作(樂曲等)。
1.家譜上的記述。
1.研究譜牒的學問。
1.譜寫和演繹。
1.寫作(樂曲)。
1.作示范或供尋檢用的書籍。
1.族譜﹑年譜等譜寫的對象。
1.敘寫﹐記載。
1.記載族系及行狀的書籍。
1.曲譜。
2.大致的標準﹔依據。
3.引申為標準。
藏族地區手工生產的一種羊毛織品,可做床毯等。
1.見"氆氌"。
1.象聲詞。形容跌倒著地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