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論語·子罕》"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后因以"松柏后雕"比喻志士在艱危的境況中奮斗到最后。
1.七弦琴琴面十三個指示音節的標志叫"徽"。居中的一個叫做"中徽"。
1.見"中廄"。
1.中途反悔;后悔。
1.語出《莊子.養生主》"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會,指節奏◇以"中會"謂措置得當。
1.途中午休用飯。
2.中官。古官名。
1.供旅客途中用午飯的處所。
1.同"中火"。
1.中等程度的饑荒。
1.王畿,京都管轄的地區。
2.泛指中原地區。
1.中層。
2.介于高級和低級之間的級別。
1.指北極星。
2.喻帝位。
3.人體經穴名。
1.生病。
1.中等的計策。
1.古官名。南北朝時,公府及藩王設有中記室,專管表章書記工作。
1.佛家以前際﹑中際﹑后際為三際,猶言三世。中際即現在世。
1.猶言興廢盛衰。季,指末世。
1.指橋基。
1.接在各個電話交換臺之間的導線,如電話局各個分局之間的連接線﹑電話局與使用單位總機的連接線以及長途電話局與市內電話局之間的連接線。
1.在運輸線中途設立的轉運站。
2.在無線電通訊中,設置在發射點與接收點中間的工作站,作用是把接收的信號放大后再發射出去,增強效果。
1.指祭宗廟之禮。
1.中產之家。
1.金代科舉考試進士及第﹑成績屬中等者。參閱《金史.選舉志二》。
1.車駕前進中。
①指軍隊中最重要最精銳堅強的部分。古代作戰,主將居中軍,以堅銳自輔,故稱三公臨右地,七萃擁中堅|楊業父子,沖入中堅,救出呼延贊。②在集體中最得力并起骨干作用的成分中堅力量|中堅分子。
1.兩者(人或地﹑時﹑物)之間;當中。
2.介紹。
3.里面。
4.房屋內居中的房間。
5.猶言之間或"在……過程中"。表時態。 6.指中間派。
從平流層頂至約85千米高度的大氣層。層內溫度隨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遞減。大氣雖極其稀薄,但有相當強烈的鉛直對流。
1.指動搖于兩個對立的政治力量之間的派別。
2.指在兩種對立的意見﹑爭端或派別之間持中立態度的人。
1.居間介紹﹑調停或作證的人。
2.中間派。
1.在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專門從事商品分配的商人或商號。
1.指中見人。
1.居中為雙方作見證的人。
1.唐代諫官"補闕"的別稱。
1.江流的中央;江中。
2.水名。古三江之一。
3.漢以后有多種解釋。《漢書.地理志》指今安徽蕪湖東經江蘇﹑高淳﹑東壩﹑溧陽至宜興通太湖一水;《初學記》引鄭玄說,指岷江會合北江﹑南江后的一段;盛弘之《荊州記》指長江經流自今湖北江陵以下至江西九江一段。今四川沱江,六朝以來亦有中江之稱。
1.中等才能的將領。
2.軍銜名。將官的一級,低于上將﹑高于少將。
1.獎券的號碼與開獎的號碼相同,可以獲得獎金或獎品,叫做"中獎"。
1.古天文學以月行入黃道謂之中交。
1.指解放前中國銀行與交通銀行發行的鈔票。
1.古代于距都城西南五里之處設立壇位郊祀黃帝,謂之"中郊"。
1.中醫學名詞。三焦之一。指腹腔的上部。
2.中醫學名詞。溫度辨證。指持續高熱階段,邪在胃腸或脾經。
1.清時官員乘轎,依官級的尊卑而定轎夫的人數。四人抬的叫中轎。
1.中正和平的教化。
2.中學教育的省稱。
1.指明堂前居中的臺階。
2.指"泰階"居中的一級。《漢書.東方朔傳》"愿陳《泰階六符》"顏師古注引漢應劭曰"《黃帝泰階六符經》曰泰階者﹐天之三階也。上階為天子﹐中階為諸侯公卿大夫﹐下階為士庶人。"后因以稱諸侯之國或郡守之地。
1.星名。借指黃道。
1.謂守節秉義,中正不變。
2.中期。
3.中等的節操。
4.指中氣和節氣。
5.專指四時仲月的中氣﹐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1.佛家的宏觀時間概念之一。相當于世界產生﹑發展﹑衰朽﹑滅亡(成﹑住﹑壞﹑空)中的一個階段。即二十小劫或四分之一大劫。見《大智度論》。
1.郁結于心。
2.一種腸梗塞病。
在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內部對立兩極之間起居間聯系作用的環節。對立的兩極通過中介聯成一體。中介因對立面的斗爭向兩極分化,導致統一體的破裂。
1.交界處。
2.指人間。與上界(仙境)﹑下界(陰間)相對。
1.白銀。《漢書.食貨志下》"金有三等,黃金為上,白金為中,赤金為下。"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白金,銀也。"后稱銀為中金。
1.心中;胸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