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挽軥的小牛。
1.亦作"x易"。
2.交易,買賣。
3.變易,更換。
4.交往,來往。
政府制訂的各種限制或阻止外國商品進口的措施。包括以關稅為手段的關稅壁壘和以關稅外的措施為手段的非關稅壁壘。目的在于保護本國市場和產業,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或者是作為對其他國家設置貿易壁壘的報復。
1."信風"的舊稱。
貿易逆差”的對稱。一國出口額大于其進口額的差數。一般來說,一國對外貿易如長期有順差,其外匯儲備就愈多,對外支付能力就強,有利于國內經濟的發展。
1.買賣。
1.指販運貨物的車子。
1.經商折本。
1.猶招致。
1.猶言老幼安樂。
1.指老人與幼兒。
1.年老昏庸之人。
1.年老。
2.以"耄荒"謂年老昏憒。
1.年老昏憒。
1.《書.大禹謨》"朕宅帝位﹐三十有三載﹐耄期倦于勤。"孔傳"言己年老﹐厭倦萬機。"后稱年老倦于理政為"耄倦"。
1.年老糊涂。
1.老年;老年人。
1.謂年老昏亂的人。
1.紛亂貌。
1.老少。語出《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趙岐注"旄,老耄也。倪,弱小,繄倪者也。孟子勸王急出令,先還其老小,止勿徙其寶重之器。"
1.老年。
1.老而頭白。泛指高齡。
1.見"馬槍"。
1.見"馬槍"。
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強迫清政府訂立的不平等條約。1895年春清政府議和全權大臣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主要內容為清政府割讓臺灣、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中國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
1.掌牧馬政令的官吏。泛指牧畜管馬的人。
2.舊時官員所騎之馬。
1.馬頭上的裝飾品。
1.養馬的人,牧馬人。
1.清代隸屬兵部的掌馬機構。
1.率領馬幫的人。亦指馬幫中的趕馬人。
1.獸名。非洲產的直角大羚羊。
1.穆罕默德的古代音譯。
1.即大馬哈魚。一種生活在太平洋北部海洋中的細鱗魚,夏初或秋末入黑龍江等河流產卵,魚味鮮美。
又稱安哥拉山羊毛”。由土耳其安哥拉山羊的馬海種所產的毛。有白色和褐色兩種。纖維長而卷曲少、強力高、回彈性大、耐壓、有蠶絲般光澤。適于織制長毛絨、人造毛皮、提花毛毯等,并可與羊毛混紡生產粗紡和精紡呢絨。
1.古國名。三韓之一。在今朝鮮半島南部◇為百濟所滅。
1.公家或大戶人家養馬的地方。
2.騎兵用的較細長的軍號。
1.馬衣。
1.飛機﹑火箭等在空氣中移動的速度與音速的比。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ernstmach)得名。
指兩塊亮度不同的區域并列時,邊界處亮度對比加強的現象。這個現象最初由奧地利物理學家馬赫發現,故名。
阿拉伯文mahdi的音譯,意為被引上正道的人”。伊斯蘭教所期待的救世主”。7世紀末,有人宣稱先知穆罕默德曾預言,在末世他的家族中將降生一個叫穆罕默┑隆ぢ硨盞系娜耍來伸張正義,鏟除暴虐,解救苦難,恢復真正的伊斯蘭教。
1.生于馬腎中之物。
1.即獼猴。
1.戲曲術語。同"馬前"相對。舊指演員通過增加唱詞﹑念白和放慢演唱速度以延長演出時間。
1.見"馬后炮"。
1.方言。響馬,土匪。
1.猶馬虎。
2.安徽地區的一種稀飯。
1.蒙混騙人的手段。
1.舊俗恐嚇小兒之詞。
1.封建時代以養官馬作為賦役的民戶。
2.指養有馬驢等大牲畜的農戶。
1.猿類動物名。
1.見"馬嚼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