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馬頭上的裝飾品。
1.供佩用的香塊。用金玉鑲孔制成。
2.宋宣和年間宮中對香的一種稱謂。
1.欽佩和敬仰。
1.帶在腰部的佩飾。
1.佩掛官印。借指任命官職。
1.古代青年男女用以系香囊的彩色佩帶。
2.佩飾與冠纓。借指百官。
1.唐朝五品以上官員所佩帶的魚袋。其制三品以上飾以金,五品以上飾以銀。始于唐高宗永徽二年。宋并賜近臣,以別貴賤。
2.佩帶魚袋。
1.古代系于衣帶用作裝飾的玉。
2.佩帶玉飾。
1.指古代官員佩帶的印章。
2.佩帶在胸前的獎章﹑勛章。
1.星名。
1.用為佩飾的珍珠。
2.比喻聲音婉轉圓潤。
1.佩掛紫色印綬『代相國﹑丞相皆金印紫綬。因以"佩紫"借指榮任高官。
1.腰間佩掛紫色印綬,懷里揣著黃金官印『代丞相﹑太尉等皆金印紫綬。因以"佩紫懷黃"指身居高官。語出《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吾持粱刺齒肥,躍馬疾驅,懷黃金之印,結紫綬于要,揖讓人主之前,食肉富貴,四十三年足矣!"
1.佩帶龜袋。唐初五品以上官員佩魚袋。武后時,改內外官所佩魚袋為龜袋。
1.指帔子和裙襖。
1.即帔子。
1.即帔子。
1.古代婦女披在肩背上的服飾。
1.亦作"斾旌"。
2.泛指旗幟。
1.亦作"斾旍"。同"斾旌"。
1.亦作"斾斾"。
2.下垂貌。
3.茂盛貌。
1.亦作"斾?"。亦作"斾旃"。
2.泛指旗幟。
1.發送報紙。
①調配;設置配備人才|火力配備嚴密。②指備有的設施、人才等現代化的配備|武器配備精良。
構成一物的各種原料、成份在數量上的比例原料配比合理。
1.把罪人或其家屬流放到邊遠的地方。
1.即配軍。
1.調配;安排。
1.陪襯,襯托。
1.相當;符合。
1.謂以禮征召賢能。
1.聘問獻納。聘問必有宴享﹐故聘﹑享連文。
1.征召鹽。
1.唐盧綸《送李校書赴東川幕》詩"男兒須聘用﹐莫信筆堪耕。"謂以禮召用。今多指聘請任用。
1.即聘書。
1.以禮征召賢能。
1.球類運動項目之一。在球臺中央支著球網,運動員各站一端,用球拍把球打來打去。
2.乒乓球運動使用的球。用賽璐珞制成,直徑約四厘米。
雙方站在中隔橫網的球臺兩端,用球拍輪流擊球過網的一項球類運動。球臺長274厘米,寬1525厘米,高76厘米。網長183厘米,高1525厘米。球用塑料制成,直徑372~382毫米,重240~253克。球拍為木制,上粘膠皮。雙方采用發球和推、拉、抽、削、搓、擋等技術互相攻守,使球落在對方臺面上。球在臺上反彈一次后方能還擊。比賽采用五局三勝或三局二勝制,每局21分。
1.象聲詞。
1.指乒乓球界。
1.風驟貌。
1.發芽分蘗。
1.猶伶俜。孤獨貌。
1.姿態美好貌。
2.借指姿容美好的女子。
1.身材短矮。
2.低矮。
1.因撞擊而產生宏大的聲響。
1.象聲詞。形容因輾壓﹑摩擦﹑撞擊等造成的聲響。
1.象聲詞。形容水流石罅等聲響。
1.身材短矮。
1.短矮。
1.孤危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