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天災。古代天人相應之說﹐以地震﹑風雷﹑星變﹑日食等﹐皆為上天垂戒﹐視為災異。
1.工人為實現某種要求或表示抗議而進行的有組織的行動。
1921年7月創刊于北京。初由中共北京黨組織出版,1922年改為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的機關報,1924年2月又改為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的機關報。約于1926年(一說1925年底)停刊。
一個勞動者工作一天為一個工日。
1.女工和容貌。
1.精妙繁密。
在生產勞動過程中受到的意外傷害~事故。
職工在勞動過程中受傷、殘廢或死亡,可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保障的保險制度。保險項目包括醫療護理、傷殘津貼、殘廢年金和死者遺屬撫恤金等,費用由用人單位或雇主負擔。工傷保險是世界各國實行最早和最廣泛的社會保險制度。
工業和商業的統稱。
1.統稱從事工業﹑商業的人。
2.特指資本家或資本家代理人。
1.古官名。上受司空領導,下為百工之長。專掌營建工程和管教百工等事。
2.工匠。
3.工程師。
4.樂師。
5.復姓『有工師喜。見《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1.工匠﹑炊事等后勤人員。
2.工錢;工資。
1.見"工布"。
保障軍隊發揚火力和穩蔽安全的建筑物,如地堡、塹壕、交通壕、掩蔽部等。
1.古代巧匠名。即公輸班。
(~兒)資本家雇用來監督工人勞動的人。也泛指指揮、帶領工人勞動的人。
1.猶工匠。
國際工人運動中的小資產階級無政府主義思潮。20世紀初流行于歐洲和拉丁美洲。主要代表有法國索烈爾、拉加德爾等。將工會(即工團)與政黨對立起來,認為工會才是團結和領導工人的唯一組織形式,否認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必要性。
工整而妥帖(多指詩文)造句~ㄧ對仗~。
1.工役的薪給。
精巧細致雕刻~。
工作效率提高~。
1.器械。
工資。
①指工作一階段的休息~日ㄧ全體司機放棄~運送旅客。②指工間休息~時,女工們有的聊天,有的打毛衣。
1.猶工資。
組成整個生產過程的各段加工,也指各段加工的先后次序。材料經過各道工序,加工成成品。
1.巧言,花言巧語。
1.工程重要之處。
采取自然物質資源,制造生產資料、生活資料,或對農產品、半成品等進行加工的生產事業。
1.良種牛。
1.見"丁字簾"。
1.按人口所征收的稅糧。
1.同"丁零"。
1.象聲詞。
象聲詞,形容鈴聲或小的金屬物體的撞擊聲銅鈴~~地響。
象聲詞,形容金屬、瓷器等連續撞擊聲。
1.同"丁零"。
2."丁令威"的省稱。
3.指鶴。
1.傳說是漢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累累。"見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北周庾信《和宇文內史春日游山》詩"道士封君達﹐仙人丁令威﹐煮丹于此地﹐居然未肯歸。"后用以比喻人世的變遷。
1.見"丁櫟"。
1.橋名。在江蘇省丹徒縣南。晉元帝子裒鎮廣陵,運糧出京口,為水涸,奏請立埭,以丁卯日制可,后人筑橋,因名。
1.按人口繳納的稅米。
1.遭逢母親喪事。
1.即丁母憂。
1.即丁母憂。
成年男子即有丁男繁衍之族。也指已及服役年齡的男子發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1.男子成丁之年。歷代之制不一『以男子二十歲為丁,明清以十六歲為丁。亦泛指壯年。
1.原指隋代樂妓丁六娘所作的樂府詩。每首末句有"從郎索衣帶"﹑"從郎索花燭"等語,本十首,故稱"十索"。今存四首。清孫枝蔚《無題次彭駿孫王貽上韻》"七香遙望阡連陌﹐十索愁看粉共脂。"后用以指妓女的需索。
1.布名。明朝松江府東門外雙廟橋丁氏所織的布,向以質地精軟著稱,號"丁娘子"。
反復地囑咐他娘千~萬囑咐,叫他一路上多加小心。也作叮嚀。
1.成年的男奴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