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良種牛。
1.古代木質(zhì)的書板。
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盤,木制。亦用于祭祀。
2.常綠灌木,產(chǎn)于熱帶和亞熱帶。種子可食用及榨油,葉為飼料,根可入藥。
3.指此種植物的種子。
1.鎮(zhèn)名。在今江蘇吳縣西南。地近太湖口,渡太湖者皆取道于此。明嘉靖三十四年明軍民追擊倭寇,殲于此處。舊設木瀆司,管木瀆﹑橫塘﹑新郭三鎮(zhèn)。清設縣丞駐此。
1.即棺櫝。一種卞小棺。
1.古代用以寫字的木簡。
1.亦作"木衏"。
2.食木蟲。蝎﹑蝤蠐﹑蛣g等皆是。
1.謂借木遁形隱身之術(shù)。
1.以木為舌的大鈴,銅質(zhì)。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時,巡行振鳴以引起眾人注意。
2.以喻宣揚教化的人。
1.木制的鵝。浮水工具。
2.木制的鵝。測水深淺的工具。
3.木制的鵝。攻城的戰(zhàn)具。
4.洲名。安徽桐城縣有木鵝洲。相傳五代周世宗與南唐割江為界,以木鵝浮江中,隨其所至,以定南北;鵝沿洲東下,故以木鵝為名。
又稱黑木耳”。擔子菌亞門,層菌綱,木耳目∶氣性腐生真菌。一般生長在闊葉樹的朽木或倒木上。子實體形似人耳或葉子,初為紅褐色,干燥后深褐至近黑色。可用闊葉樹段木或木屑人工培養(yǎng)。營養(yǎng)豐富,可供食用和藥用。
1.同"木筏"。
1.用木材結(jié)成的筏子。
1.方柱形的木料。
1.砍削下來的碎木片﹑木皮。
1.晉陸翙《鄴中記》"石季龍與皇后在觀上為詔書五色紙著鳳口中,鳳既銜詔,侍人放數(shù)百丈緋繩,轆轤回轉(zhuǎn),鳳凰飛下,謂之鳳詔。鳳凰以木作之,五色漆畫,腳皆用金。"后因以"木鳳銜書"稱美皇帝傳詔。
1.木雕的佛像。
1.古神話中拔樹的巨人。語出《楚辭·招魂》"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王逸注"言有丈夫,一身九頭,強梁多力,從朝至暮,拔木九千枚也。"
1.樹皮。
1.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掌狀,秋季開白或淡紅色花,結(jié)蒴果,有毛。栽培供觀賞,插條即活。俗稱芙蓉或芙蓉花。又稱木蓮。或稱地芙蓉,以別于荷花之稱芙蓉。花葉可入藥。
1.舊時迷信謂樹木呈現(xiàn)祥瑞的征兆。
1.謂斫木用的斧頭。
1.謂鳥棲樹上,至樹干枯也不離去。喻行事堅定不移。
1.亦作"木桿"。
2.木棍,木棒。
1.柑子的一種。
1.乘以代步的木轎。
2.木箱。
3.指單杠﹑雙杠等體操器械。
1.愚笨戇直。
1.即棧道。又稱棧閣﹑閣道。
1.泛指木制框格。
2.一種木制刑具。
1.指可取下的活動窗板。
1.樹根。
1.木偶人。
2.細短的木桿。
1.木偶人。
1.喻客死他鄉(xiāng),不得復歸故里。
1.古代官名。
2.指建造房屋木結(jié)構(gòu)或木器制造的工藝。
3.伐木工。
4.指建造房屋木結(jié)構(gòu)和修造木器的工匠。
1.木制的弓。
1.仙人名。又名東王公或東王父。常與西王母(即金母)并稱。
2."松"字可拆為木﹑公二字,因以為松的別名。
1.即仙人東王公和西王母◇用于祝壽,比喻慶壽之主人夫婦。
1.木材建筑﹑制作工藝。
1.舊時刑具的一種。
1.舊時木制刑具的一種。裝于犯人兩腿間,使兩腿不得自由伸縮離合。
1.木頭房子。
1.古代用于書寫的木片。
2.古代的木質(zhì)酒器。
1.謂如登高樹,如臨深谷。形容恐懼不安。語出《詩·小雅·宛》"溫溫恭人,如集于木;惴惴小心,如臨于谷。"朱熹集傳"溫溫,和柔貌。如集于木,恐隊也。如臨于谷,恐隕也。"
1.謂人體之骨相當于五行說中之"木",故稱。
2.五加的別名。
《詩·衛(wèi)風》篇名。是一首青年男女相互贈送禮物以表達愛慕之情的情詩。
1.海棠之一種,結(jié)實如木瓜,可食。
1.山名。
1.用木瓜枝干做的拄杖。
1.木制的手杖。
1.舊指樹木變成的妖怪。
2.指樹木生枝﹑開花﹑結(jié)果等方面的異常現(xiàn)象。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