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形容步趨中節。古時朝拜晉謁須依一定的節奏和規則行步。亦指朝拜,進謁。
2.指入朝做官,出仕。
3.奔走侍奉。
4.奉承拍馬;阿附。
5.疾行貌。 6.指音樂的板眼節奏。
1.引水。
1.拉弓。
2.持弓。謂善于騎射。
1.猶言引狼入室。
1.征引古代史實或文獻來喻說當前的現實。
1.引用古代史實或文獻來論證當前的行事。
1.比喻響雷。
1.引水灌溉。
1.古代以硫黃染杉條制成的引火物。類似今之火柴。
1.率軍退回。
1.承認過失。
又稱引水船”、領港船”。用于接送在引航水域擔任船舶進口、出口、移泊的專職人員的船。一般為小型交通艇。對需去外海的引航船,排水量也有達數百噸的,并設有生活和辦公設施,還裝有特殊的燈光信號,以引起來船的注意。
1.即引水權。參見"引水權"。
1.揮筆。
1.標點符號的一種。表示文中引用或特別提示的部分。有時也用來表示貶義峓_定。豎行文字開始時用﹃,結束時用﹄;橫行文字用""。用引號的話里還有需要用引號的話,外邊一層用雙引號,里邊一層用單引號(﹂﹁或''。
1.用人工導引黃河之水◇泛稱人工開挖的支流。
1.惹起愁恨。
1.亦作"引狼拒虎"。
2.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勢力,其禍患將更甚。
1.猶言引狼入室。
1.比喻依靠惡勢力來保衛自己,反會招來禍患。
1.猶逐戶。
1.方言。種痘。
1.率軍退回。
1.指奏章前面所附的摘要。因多用黃紙書寫,故稱。
1.古代貴官出行時,其侍從在前高聲喝道。
1.招魂。
1.一種垂直懸掛的旗子,喪葬時用以招引鬼魂。
1.導火使之延燒。
2.指火種。
1.用于引火的柴火。
1.可燃性物體開始燃燒時所需的最低溫度。也稱著火點﹑燃點。
①比喻自討苦吃或自取滅亡借高利貸是引火燒身的事|那事沒把握,你不要引火燒身。②比喻主動自我批評,爭取他人的幫助會上廠長引火燒身,讓大家幫助自己挖根子、放包袱。
1.用于引火的易燃物。
1.在確定的時間內,引爆炸彈﹑炸藥包等的易燃繩線。也稱導火線。
1.引薦扶持。
1.托病辭官。
1.引人及門籍。古代宮廷的門使及出入宮門的牒籍。
2.謂通名狀于門使,使導引入宮。
①引導相見我給你引見|煩您引見一下。②接見;召見引見群臣|進京引見|內殿引見。
推薦引薦豪杰|有人引薦|引薦人才。
1.謂持鏡照面。
1.謂服毒。椒,蜀椒,又名巴椒,辛熱有毒。
1.謂拉弓繳以射鳥。
1.延見接待。
2.推薦提拔。
3.引導,接引。
1.守節自殺。
1.引誘勾結。
1.猶推薦。
2.帶領入內。
3.猶引用。
4.從外地或外國引入。多指新品種﹑新技術或資金等。
1.主管進奉禮物的官。始設于五代,宋沿其制。
1.援引經文﹑經義。
2.相傳龜鶴能運氣于任脈,故長壽。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一·鶴》。
3.中醫稱某些藥物能引導其它藥物的藥力到達病變部位或到達某一經脈的作用。
1.引用經書,根據典籍。語本《后漢書.荀爽傳》"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
1.引用經史古籍中的文句或故事作為根據。
1.伸長頸項。
2.指被殺。
3.思慕貌;期待貌。
1.持鏡。《后漢書.朱浮傳》"引鏡窺影。"《文選.王融》"引鏡皆明目,臨池無洗耳。"李善注引三國蜀譙周《考史》"公孫述竊位于蜀,蜀人任永乃托目盲。及述誅,永澡盥引鏡自照曰'時清則目明也。'"后因以指時世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