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賀禮。
1.即羅盤。因用以定方向,故名。
1.東漢高士向長字子平,隱居不仕,子女婚嫁既畢,遂漫游五岳名山,后不知所終。見《后漢書.逸民傳.向長》◇以"向平"為子女嫁娶既畢者之典。
1.見"向平之愿"。
《后漢書·向長傳》載東漢人向平隱居不愿做官,待子女婚嫁完畢,就出外游覽名山大川,不再顧問家里的事◇因稱子女的婚嫁之事為向平之愿”。
1.向慕追求。
1.先前;從前。
2.猶將來。
1.向使;如果。
1.猶今后,以后。
1.朝著太陽;面對太陽。
2.往日;從前。
1.謂植物滋長茂盛。
2.比喻事物興旺發達。
1.假如。
1.語出《莊子.秋水》"至于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若,海神◇因以"向若而嘆"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嘆不如。
1.謂犯上。
2.朝著高處,往上。
3.以上。表示數量超過某個基數,或程度超過某一標準。
4.上進。
5.猶前邊,上邊。指前文或前言所及。 6.向上攀。謂夠不上;不足。
計算機系列中,較低檔的計算機上的硬件或軟件可移植到較高檔的計算機上使用的性能。為滿足兼容性的要求,計算機在結構上的改進往往受到很大的約束,但向上兼容后,在更新計算機時可充分利用原有計算機的資源。
1.佛教禪宗謂不可思議的徹悟境界。
1.向往虛名而不求實際;注重傳聞而背離事實。
1.從前;昔時。
假使;假如向使能自戒(戒戒備)|向使無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1.往事。
1.拂曉。
1.順遂,順從。
2.謂好的趨向。
3.歸順;投降。
4.偏向;偏袒。
1.原路。謂來時路。
1.復制古人書畫墨跡之法。將古字畫貼在窗戶上,用白紙覆在上面,就明處勾勒出原筆畫,再以濃墨填充。
1.朝外面。
2.以外;開外。
1.傍晚。
因敬仰羨慕而希望能得到或達到一心向往|無由會晤,不任區區向往之至。
1.向慕想望。
1.古亭名。地在今江蘇丹陽縣。
1.臨近中午。
1.先前之物;原物。
1.傍晚;薄暮。
1.底下。
2.朝下。
3.往后;往下面。表示動作繼續下去。
1.拂曉。
1.猶歸心。謂內心歸服。
1.立志求學;好學。
1.古籍所載的一種特異現象。向,通"響"。《晉書.五行志中》"吳孫休時,烏程人有得困病,及差,能以響言者,言于此而聞于彼。自其所聽之,不覺其聲之大也。自遠聽之,如人對言,不覺聲之自遠來也。聲之所往,隨其所向,遠者所過十數里……言不從之咎也。"后用為建言諷喻而使在上者明察下情的典故。
1.面對太陽;朝著太陽。
2.比喻蒙受恩遇。
1.向往仰慕。
1.歸附正義。
1.傾心;一心一意。
1.響應。向,通"響"。回聲相應。
2.響應。向,通"響"。比喻用言語或行動迅速表示贊同﹑支持。
1.謂為當時所重;合于時用。
1.面對著屋子的一個角落『劉向《說苑.貴德》"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后遂以比喻孤獨失意或不得機遇而失望。
2.猶負隅。謂據險以抗。
隅墻角。面朝著墻角哭泣。形容孤獨、絕望,非常悲傷今滿堂賓客,有一人獨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歡矣。
1.凌晨。
1.剛才。
2.從前;前些時候。
1.謂近午。比喻鼎盛時期。
1.想望,仰慕。
1.垂愛關注。
1.謂接近三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