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撞擊回旋。
印度的社會等級制度。公元前2000年代中期,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形成征服者的雅利安”和被征服的土著的達薩”兩大種姓◇雅利安種姓中又分化出婆羅門、剎帝利和吠舍三個等級;達薩轉化為首陀羅,從而形成四大種姓。古印度的宗教戒律和國家立法,規定了種姓間的嚴格界限,任何人的種姓與生俱來,永不變更。種姓制度延續了數千年,至今仍有影響。
1.種屬的特性;稟受于先天的本性。
2.佛教語。謂種子和性分。
1.指以繁殖后代為主要用途的公母家畜。
1.培養學識。
1.培養學識﹐積累文才。
1.見"種學績文"
1.修鑲牙齒。宋樓鑰有《贈種牙陳安》。
1.制鹽。
2.做鹽商。
1.猶種植。
1.養魚。唐陸龜蒙有《種魚》詩。
1.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公汲水作義漿于坂頭﹐行者皆飲之。三年﹐有一人就飲﹐以一斗石子與之﹐使至高平好地有石處種之﹐云'玉當生其中。'楊公未娶﹐又語云'汝后當得好婦。'語畢不見。乃種其石。數歲﹐時時往視﹐見玉子生石上﹐人莫知也。有徐氏者﹐右北平著姓﹐女甚有行﹐時人求﹐多不許。公乃試求徐氏。徐氏笑以為狂﹐因戲云'得白璧一雙來﹐當聽為婚。'公至所種玉田中﹐得白璧五雙﹐以聘。徐氏大驚﹐遂以女妻公。"后因以"種玉"比喻締結良姻。
2.形容雪景。
1.謂為締結良緣創造條件。藍田古以出產美玉出名。種玉于藍田﹐比喻長得其所。
1.見"種穰"。
1.猶栽種。
1.栽種培植。
2.引申為積累功德。
原指西方殖民主義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建立的使用雇傭勞動種植特種經濟作物的大型農場。這些地區獨立后,有的已收歸國有。當今的資本主義國家大型農場,也有沿用種植園名稱的。
指英屬北美殖民地時期建立的、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農場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約奴,后以西歐殖民者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代替。從事向歐洲出口的農產品生產。該奴隸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頒布后被廢除。
指英屬北美殖民地時期建立的、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農場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約奴,后以西歐殖民者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代替。從事向歐洲出口的農產品生產。該奴隸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頒布后被廢除。
1.栽種繁殖。
1.猶賜福。
1.佛教語。"一切種智"的省稱。
1.猶言各種各樣;一切。
2.頭發短少貌。形容老邁。
3.淳厚樸實貌。
1.猶言各式各樣。
1.同一種族的群眾。
1.猶族誅。
1.即種子。
種子植物的繁殖器官。由胚珠發育而成。包括種皮、胚、胚乳三部分。被子植物的種子包在由子房發育而成的果實里;裸子植物沒有子房,種子是裸露的。被子植物的種子在發育過程中,胚乳被吸收的稱無胚乳種子,如黃豆、棉花、油菜的種子;胚乳未被吸收的稱有胚乳種子,如小麥、水稻的種子。
1.體育運動競賽以隊為單位﹑采用淘汰制或分組循環制時﹐對被安排在各組的實力較強的隊的稱號。參見"種子"。
1.也叫留種田。繁殖作物優良品種的優質種子所用的田地。
舊稱顯花植物”或有花植物”。植物界最高級的類群。能產生種子進行繁殖。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兩大類。
即人種”(189頁)。
1.即民族革命。
1.封建統治階級或資產階級敵視﹑迫害和不平等對待其他種族和民族的行為。
剝削階級用種族作為區分人類優劣標準的一種理論。認為種族有優劣之分,高等種族”應統治低等種族”。是種族歧視和種族壓迫的根源,直接為殖民侵略和擴張政策服務。
1.猶耕作。
1.嫡長子與寵愛之子。
1.冢壙。
1.大臣;朝廷重臣。
1.嫡長子。
1.墓地。
1.敬稱國君之弟。
1.嫡長子之妻。
1.大君,對列國君主的敬稱。
1.墓穴。
1.墓旁守喪者住的小草房。
1.比喻老死多年。
1.墳墓。
1.孤卿;上卿。六卿中掌國政的人。
1.《周禮》官名。
1.墓旁守喪人的住所。
2.指停棺柩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