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英屬北美殖民地時期建立的、使用奴隸勞動的大農場制度。早期使用白人契約奴,后以西歐殖民者從非洲販運來的黑人代替。從事向歐洲出口的農產品生產。該奴隸制到1862年《解放黑奴宣言》頒布后被廢除。
1.籬落,垣墻。
2.比喻藝術境界或學術門徑。
1.官名。南北朝時州刺史的別稱。
2.官名。明清時布政使的別稱。主管一省民政與財務的官員。
1.明清時布政使的俗稱。
1.藩國之王。
1.《詩.大雅.板》"價人維藩。"后以"藩維"指藩國。
2.邊防要地。
1.屏障。
2.捍衛。
3.指諸侯。
1.繁育滋生。
1.猶藩籬。比喻約束。
1.謂屏衛之助。
1.亦作"藩岳"。
2.指諸侯或總領一方的地方長官。
3.指邊防重鎮。
唐代中期在邊境和重要地區設節度使,掌管當地的軍政,后來權力逐漸擴大,兼管民政、財政,形成軍人割據,常與朝廷對抗,歷史上叫做藩鎮。
唐代安史之亂后出現的中央集權削弱、藩鎮強大、互相爭戰的局面。當時節度使獨攬一方軍政財權,其職位由子弟或部將承襲,不受中央政令管轄。至9世紀初,全國藩鎮達四十余個,他們互相攻伐,或聯合對抗中央。唐代中央政府屢圖削弱藩鎮,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續近兩個世紀,至北宋初結束。
封建王朝的屬地或屬國。
1.藩司的官印。亦借指藩司。
1.指掛在帆船桅桿上的布篷。
1.帆船。
1.急速前進貌。
1.飄動貌。
1.猶言顛倒黑白。
1.翻倒。
1.倒灌的水流。
1.迅速反轉貌;徹底轉變貌。
2.輕快飛翔貌。
1.猶翻掌。比喻容易。
1.見"翻手云覆手雨"。
1.翻滾。
1.翻轉手掌。比喻容易。
1.猶飛舉。
胡伯特·凡·愛克(hubertvaneyck,1395前-1426)和揚·凡·愛克(janvan〆yck,1395前-1441)。兩人均為尼德蘭畫家∠作完成的《根特祭壇畫》,對人物和風景的真實描寫,體現了尼德蘭派人文主義思想,被認為是歐洲油畫史上第一件重要作品。揚·凡·愛克的另一件作品《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刻畫細致,對后來風俗畫的發展有影響。
1.一切;一應。
2.諸君;眾人。
3.無論如何。
1.平庸卑賤。
2.低洼。
1.平庸之輩。亦指同輩。
1.謂普通人的筆跡。
1.平庸鄙陋。
1.平常破舊。亦指平常破舊之物。
1.平庸的賓客。
1.平庸輕薄。亦指平庸輕薄的人。
2.平庸淺薄。
1.平庸的才能。
1.平常的木材或樹木。
2.指平庸的人;凡人。
1.平庸之輩。
1.眾草;雜草。
1.普通;一般。
佛教、道教或神話故事中指人世間;塵世。
1.一般臣子。
1.罵人的話。蠢物。"風"的拆字。
1.所有這些。
1.普通人。特指未出家的人。
1.猶人間。
1.常典;一般準則。
1.平庸的詩作或其格調。
1.平庸低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