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帖》石刻名。唐太宗喜晉王羲之父子書法,得《蘭亭序》真跡,命人臨拓,刻于學士院。五代梁時移置汴都,后經戰亂而遺失,北宋慶歷間發現,置于定州州治。大觀中,徽宗命取其石,置于宣和殿。北宋亡,石亦散失不傳。定州在宋時屬定武軍,故稱此石刻及其拓本為"定武蘭亭"或"定武石刻"。其拓本簡稱"定本"。一說《帖》原本為唐人所作,非王羲之書。參閱宋桑世昌《蘭亭考》﹑郭沫若等《蘭亭論辨》。
1.含忍恥辱。
1.佛教語。袈裟的別名。謂忍辱能防一切外難,故以甲鎧為喻。
1.以忍耐態度對待各種事情。
1.方言。放不開手。
1.勉強承受。
1.忍耐順受;忍耐順從。
1.謂臨終不肯絕氣,有所期待;在死前勉力從事。
1.猶忍淚。
1.忍受生理或心理的痛苦。
1.佛教語。娑婆世界。娑婆,梵語,意譯為"忍"。
1.忍受到再也無法忍受下去。
1.忍住不笑。
1.愿意關心。
內心殘忍;硬心腸忍心害人|忍心拋妻棄子。
1.謂心存殘忍,違背天理。
1.猶遁跡。
1.堅忍其性;使其性堅忍。
2.克制性情。
1.忍受羞辱。
1.認可,認為。忍,通"認"。
1.即忍辱鎧。
1.忍耐抑制。
1.猶屈意。
1.刻毒忌恨。
1.殘忍兇狠。
①形容時間漸漸逝去光陰荏苒。②蹉跎荏苒歲月。
1.柔貌。
1.柔弱;怯弱。
1.大豆。
1.猶釀成。
1.丑惡;罪惡深重。
1.長期作惡而不悔改。
1.長期作惡﹐包藏禍心。
1.謂所積罪惡之多﹐達于極點。
1.猶釀禍。
1.謂釀成禍根。
1.謂一向通奸。
1.悉心研究。
1.惡貫滿盈的敵人。
1.猶積罪。
1.猶釀禍。
1.成熟的計謀。
1.美好細膩。
1.豐年。
1.艷美貌。
1.美色;美貌。
1.猶豐收。
1.猶熟悉。
2.成熟。
1.猶稔年。豐年。
1.謂年歲豐登﹐天下太平。
1.釀成奸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