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才能和儀表。
1.指七言詩。
1.漢字書寫運筆的七種方法,即攍﹑壓﹑鉤﹑揭﹑抵﹑導﹑送,亦稱撥鐙法。南唐李煜《書述》"書有七字法,謂之撥鐙。自衛夫人并鐘﹑王,傳授于歐﹑顏﹑褚﹑陸等,流于此日……所謂法者,攍壓﹑鉤揭﹑抵拒﹑導送是也。"沈尹默《書法論.余論》"檢閱計有功《唐詩紀事》陸希聲條,只言凡五字,攍﹑押﹑鉤﹑格﹑抵,而無'謂之撥鐙法'字樣。由此可見,李煜的七字法是參加了自己的意思的,是不盡可以為依據的。"
1.器樂演奏用的一種曲譜,以吳語星﹑湯﹑蒲﹑大﹑各﹑句﹑同七字狀樂器之聲。
1.古代的一種粗布。
1.見"七縱七禽"。
1.形容奔放自如。
1.形容任性好動,不受拘束。
1.亦作"七縱七擒"。
2.相傳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長孟獲,又七次釋放,終于使孟獲心悅誠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漢晉春秋》"亮至南中﹐所在戰捷。聞孟獲者﹐為夷﹑漢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觀于營陳之間﹐問曰'此軍何如?'獲對曰'向者不知虛實﹐故敗。今蒙賜觀看營陳﹐若秖如此﹐即定易勝耳。'亮笑﹐縱使更戰﹐七縱七禽﹐而亮猶遣獲。獲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后比喻善于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1.見"七縱七禽"。
1.七個駕御車馬的吏役。《禮記.月令》"﹝季秋之月﹞命仆及七騶,咸駕。"鄭玄注"七騶,謂趣馬,主為諸官駕說者也。"說,通"脫"。駕說,謂駕車﹑脫車。孔穎達疏引皇侃曰"天子馬有六種,種別有騶,則六騶也。又有搆主之人,并六騶為七,故為七騶。"
2.古代官員出行時,在前頭開道的七名騎卒。
1.指韭﹑菁﹑茆﹑葵﹑芹﹑菭﹑筍七種腌菜。
1.見"七腳八手"。
1.親族的統稱。
2.指西漢時七個以外戚關系把持朝政的家族。
1.形容多次阻攔。
1.七代祖先。
2.佛教稱傳法相承的七代。華嚴宗以馬鳴﹑龍樹﹑杜順﹑智儼﹑法藏﹑澄觀﹑宗密為七祖。禪宗南宗以達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會為七祖。禪宗北宗以弘忍的另一弟子神秀為六祖,普寂為七祖。
1.形容人多語雜。
2.形容饒舌,多嘴。
1.形容人多語雜。
1.輔佐商湯的七個大臣。語出《鬻子》"湯之治天下也,得慶輔﹑伊尹﹑湟里且﹑東門虛﹑南門蝡﹑西門疵﹑北門側七大夫,佐以治天下而天下治。"慶輔或作慶誦◇用作稱頌高官之詞。
1.水疾涌貌。
1.妻族。
1.妻之妹。
2.妻之弟。
1.妻和兒女。
2.指妻。
1.見"妻兒老小"。
1.亦作"妻兒老少"。
2.指父﹑母﹑妻﹑子等全體家屬。
1.妻室。
1.夫妻。
1.丈夫為亡妻穿戴的喪服。
1.岳父。
1.星相家以命宮﹑財帛﹑兄弟﹑田宅﹑男女﹑奴仆﹑妻妾﹑疾厄﹑遷移﹑官祿﹑福德﹑相貌為十二宮。妻妾宮省稱"妻宮",主妻妾之事。
1.妻子的弟兄。
1.形容一家人被迫分離四散。
1.奸污霸占。
1.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表示清高。
1.見"妻帑"。
1.嫁人和娶妻。
1.妻姐妹之子。亦稱姨甥。
1.妻。
1.亦作"妻孥"。
2.妻子和兒女。
1.妻子兒女。
1.謂妻。
2.妻和兒女。
1.謂妻子受賄為人請托私事。
1.妻。
2.妻和子。
1.妻的娘家親族。
1.悲痛。
1.悲傷。
1.悲痛。
1.悲傷。
1.忙碌不安貌。
2.悲傷貌。
1.憂愁貌。
1.惶惶不安;凄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