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碼磟"。
1.泛指禮器。
1.見"彝樽"。
1.亦作"彝尊"。
2.古時祭享用的酒器。
1.離宮。
1.亦作"誦離"。
2.離開﹔脫離。
1.古冰室門。
2.泛指宮殿的旁門。
1.臺名。故址在今河南洛陽境內。
1.指宮殿臺榭。
1.別院。
1.角銳利貌。
2.引申為角斗激烈。
3.突出貌。
1.亦作"?冠"。
2.冠名。飾鵵鸃羽。秦漢之初以為侍中冠。
1.亦作"?鵵冠"。
2.即鸃冠。
1.即乙科。
2.指舉人。
1.古代群書四部分類法的第二部。隋以前稱子部書為乙部,唐以后稱史部書為乙部。
1.別邸;別宅。
2.古代考試中的第二等。
3.即乙科。
1.鮮卑族一部落的名稱。
2.復姓。北魏有乙弗相。見《隋書.高祖紀上》。
1.復姓。北周有乙干貴。見《周書.薛端傳》。
1.乙夜。
1.古代考試科目的名稱『時博士弟子射策甲科,補郎中,乙科補太子舍人。《漢書.儒林傳序》"歲課甲科四十人為郎中,乙科二十人為太子舍人。"唐宋后進士皆有甲乙科。《新唐書.韓休傳》"休工文辭,舉賢良……與校書郎趙冬曦并中乙科,擢左補闕。"《文獻通考.選舉@》"自武德以來,明經唯丁第,進士唯有乙科而已。"清周春《遼詩話.楊晳》"﹝楊晰﹞擢進士乙科,仕至宰相樞密使。"明清稱舉人為乙科,進士為甲科。清龔自珍《己亥雜詩》之七四"登乙科則亡姓氏,官七品則亡姓氏。"
1.語本唐蘇鶚《杜陽雜編》卷中"文宗皇帝……謂左右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耶?'"后稱皇帝閱覽文書為乙覽。
1.復姓。北魏有乙力支。見《魏書.勿吉傳》。
1.流行性乙型腦炎的簡稱。一種人﹑畜共患的疾病,病原為病毒,主要由蚊子吸血傳染,多發于八﹑九月間。
1.燕的別名。
生產供氣焊、氣割用可燃氣體乙炔的設備。利用碳化鈣與水發生的化學反應來產生乙炔氣體(c2h2)。
1.古代稱軍旅中從事雜役的二等兵丁。
1.復姓。北魏有乙速孤佛保。見《北史.節義傳》。
1.謂乙科鹽。
1.二更時候,約為夜間十時。
1.難出之貌。
2.猶一一,逐一。
3.象聲詞。
1.復姓。北魏有乙旃眷。見《魏書.官氏志》﹑《晉書.姚泓載記》。
1.《漢書.西域傳贊》"于是廣開上林……興造甲乙之帳,絡以隨珠和璧,天子襲翠被﹑憑玉幾,而處其中。"顏師古注"其數非一,以甲乙次第名之也。"《漢武故事》"帷幕垂流蘇,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雜錯天下珍寶為甲帳,其次為乙帳。甲以居神,乙以自御。"后因以"乙帳"指天子燕息之所。帳,帷幕。
1.謂勾正詞句的倒誤。
1.明代內府倉庫。
1.見"已否"。
1.已是。
1.既定。
2.一定。
①罷了;算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②副詞。不久已而相如出,望見廉頗|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
1.罷了。
1.亦作"已不"。
2.與否。
1.罷了。
1.算了。
1.以后;以來。
1.猶以來。
1.業已經過;業已經歷。
2.副詞。表示事情完成或時間過去。
1.已成。
2.已經如此,既成事實。
1.以后。
2.多;馀。表示約數。
1.亦作"已若"。
2.許與不許;許或不許。
已經成事實;已經這樣寧防患于未然,勿苛責于已然。
1.見"已諾"。
1.過甚,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