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季。
1.勢孤力弱。
1.骨柔軟。喻不爭競,不露鋒芒。
2.柔細的骨骼。
3.伶仃瘦骨。
1.削弱和孤立。
1.古時以男子二十歲為成人,初加冠,因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抖Y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孔穎達疏"二十成人,初加冠,體猶未壯,故曰弱也。"后遂稱男子二十歲或二十幾歲的年齡為弱冠。
1.指毛筆。
1.指毛筆。
1.指毛筆。
1.衰弱多病。
2.虛癆;不足之癥。
1.謂老弱之兵。
1.人口中之幼小者。
2.不善言談。
1.兒女之累。
1.力量單薄;能力不強的人。
1.軟弱無力。
1.弱冠之年。
2.泛指幼年﹑青少年。
1.柳條柔弱,故稱弱柳。
2.喻指妓女。
3.喻美人的腰肢。
1.輕羅的衫袖。
1.猶小戶。
1.貧苦的人。
2.使人民馴順。
1.年少;弱冠之年。
1.幼年時好嬉戲。
1.猶女孩兒,姑娘。
1.猶懦弱。
1.兒女之情。
1.勢弱之人。
2.指小民。
1.謂少而失其故居。
1.謙稱自己的志愿。
1.亦作"弱蒂"。
2.細弱的葉柄或花蒂。
凡眼球無器質性病變,但戴鏡片后仍無法矯正的視力低下。嬰兒在出生后5-6個月時視力已達正常成人標準10,凡矯正視力低于10者都應屬弱視范疇。弱視患者無完善的立體視覺。
1.妻子。
1.不能堅持主見。
1.古水名。由于水道水淺或當地人民不習慣造船而不通舟楫,只用皮筏濟渡的,古人往往認為是水弱不能載舟,因稱弱水。故古時所稱弱水者甚多。(1)《書.禹貢》"黑水西河惟雍州,弱水既西。"又"導弱水至于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上源指今甘肅山丹河,下游即山丹河與甘州河合流后的黑河,入內蒙古境后,稱額濟納河。(2)《山海經.西山經》"勞山,弱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洛。"指今陜西北部洛水上游某支流。(3)《山海經.大荒西經》"﹝昆侖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史記.大宛列傳》"安息長老傳聞條支有弱水西王母。"《后漢書.西域傳.大秦》"﹝大秦國﹞西有弱水﹑流沙,近西王母所居處。"所指皆在西方遠處以至國外。(4)《漢書.地理志下》"金城郡……臨羌。"原注"西有須抵池,有弱水﹑昆侖山祠。"可能指今青海。
2.(5)《后漢書·東夷傳.夫馀》"北有弱水。"當在今黑龍江省境內。(6)《資治通鑒·宋文帝元嘉六年》"魏主循弱水西行,至涿邪山。"當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7)《新唐書·西域傳上.東女》"有弱水南流。"當在今青海或西藏境。(8)《新唐書·北狄傳·奚》"以奚阿會部為弱水州。"當在今內蒙古東境。
3.又名娑夷水。即今克什米爾西北部吉爾吉特(gilgit)附近印度河北岸支流。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高仙芝攻小勃律,進軍至此。
4.古代神話傳說中稱險惡難渡的河海。
5.猶言愛河情海。
1.對瑣碎細事的考慮。
1.男子弱冠之年,女子及笄之年。亦泛指幼年,青少年。
1.西方之土。
2.柔軟之土。
1.微小的激流。
1.柔細的手腕。指女子的手腕。
1.軟弱猥瑣。
1.見"弱緆"。
1.幼弱的子女。
2.專指女兒。
1.亦作"弱析"。
2.細布名。
1.幼年所學。
1.力量單薄,地域狹小。亦指弱小者。
2.指孩子,小孩。
3.力量弱和年齡小。
4.指代婦幼。
5.幼小,稚嫩。
1.輕柔的柳絮。
2.喻妓女。
1.見人輒羞。俗謂臉嫩。
1.謂羽毛未豐。指飛行力弱的小鳥。
2.喻指勢孤力單者。
3.謙詞。喻才淺力薄。
1.猶弱水。
1.猶言柔順善良。
1.謂水流流經曲處則旋繞而過。
1.謂一分為三。
2.指三國史話。
3.十分之三。
1.南朝宋時流行于民間婦女中的一種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