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幼弱的子女。
2.專指女兒。
1.獎懲。《左傳.成公十四年》"懲惡而勸善,非圣人,誰能修之?"后言勸懲本此。
1.勉勵告戒。
1.亦作"勸酬"。
2.謂互相勸酒,敬酒。
1.獎懲。
1.奮勉跟從。
1.鼓勵引導;規勸開導。
1.勸勉督促。
1.古喪禮中用六紼引導靈柩。勸,謂倡帥前引者;防,謂執披備傾虧。
1.勸導人們有無相濟。
1.以婉言相勸說。
1.謂因受勸勉而樂于遵從教化。
1.拿道理勸人。
2.指勸人的話。
1.猶勸農。鼓勵農民努力耕作。
2.努力耕種。
1.謂努力建功立業。
1.勸借的一種。
1.勸人和解。
1.連勸帶哄。
1.佛教語。宣傳教義,使人感悟向善。
2.常用指勸教,勸勉。
3.猶募化。勸人施舍財物。
1.勉勵教誨;規勸教誨。
1.激勵。
1.《漢書·高帝紀下》"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御使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顏師古注引文穎曰"有賢者,郡守身自往勸勉,令至京師,駕車遣之。"后以"勸駕"稱勸人任職或作某事。
1.勸人停止爭吵或打架。
1.猶勸農。
1.勸勉鼓勵。
1.勸勉教化。
1.勸導寬解。
2.調停﹑排解糾紛。
1.見"勸戒"。
1.明初用以代替徭役的一種額外征收的雜稅。
2.告借。
1.鼓勵促進。
2.指勸登帝位。
3.指勸酒。
1.魏晉六朝時,篡位之君每假"禪讓"﹑"受禪"之名奪取政權。當讓國"詔書"下達后,又故作遜讓,使朝臣再三上表,勸其登基,然后即位。此種章表多諛頌功德而歸之天命。如曹丕代漢,侍中劉弇等即率群臣奉表勸進。亦有外族入侵﹑皇統中斷,大臣上表宗室勸其即位以繼承皇統者。晉愍帝為劉曜所殺,劉琨等即聯名上表瑯邪王司馬睿勸進。凡此勸登帝位的章表,通稱"勸進表"。
1.猶勸戒。
1.勸人飲酒。
1.古時宴會中用以勸酒的小木偶。亦稱酒胡﹑酒胡子。
1.見"勸阻"。
1.鼓勵與督責。
1.獎勉歸順。
1.猶慰勞,勸慰。
1.歡樂。
1.謂鼓勁用力。
2.指努力,勉力。
1.見"勸勵"。
1.亦作"勸厲"。
2.激勵,勉勵。
1.猶勸導。
1.勸導勉勵。
1.用獎勵的辦法招募。
2.用勸說的方式募集。
1.謂因受獎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傾心向善)。
1.獎勉有才能的人。
1.鼓勵農耕。
2.古代政府官員在春夏農忙季節,巡行鄉間,勸課農桑,稱勸農。
3.官名。古代負責鼓勵督促農業生產的官吏。
1.官名『承秦制,置大農丞十三人,各領一州,以勸農桑力田者,此勸農官之始◇唐宋均置勸農使。
1.勸酒時用來放酒杯的盤子。
1.勸說使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