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指構成事物的一切內在要素的總和;形式指事物內在要素的結構或表現方式。內容包括事物的各種內在矛盾以及由這些矛盾所決定的事物的特征、運動的過程和發(fā)展的趨勢等。內容是事物存在的基礎。同一種內容在不同條件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同一種形式在不同條件下可以體現不同的內容。內容與形式互相聯系、互相制約,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內容決定形式,形式依賴于內容,并隨內容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形式對內容的發(fā)展起著促進或阻礙的作用。內容活躍,形式相對穩(wěn)定,兩者既相適合又不絕對適合。
又名《新齊諧》。筆記小說集。清代袁枚作。三十四卷。書名取自《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以示專講神怪之意。內容多調侃揶揄鬼神、術士、佛道,有反封建禮教、抨擊理學的思想傾向。敘事自然流暢,章法變化多端。
也稱丙部”。中國古代圖書分類名稱。四部的第三部。收諸子百家和佛道宗教著作。《隋書·經籍志》分為儒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兵家、天文、歷數、五行、醫(yī)方十四類。《四庫全書》分為儒家、兵家、法家、農家、醫(yī)家、天文算法、術數、藝術、譜錄、雜家、類書、小說家、釋家、道家十四類。
1.春秋時鄭大夫公孫僑的字。一字子美。鄭簡公十二年為卿,二十三年起執(zhí)政,治鄭多年,有政績。鄭聲公五年卒。鄭人悲之如亡親戚。
1.指新礦。
2.指分廠。
1.復姓。春秋時秦國有子車奄息。見《左傳.文公六年》。
1.大城所屬的小城,即內城及附郭的甕城或月城。
1.原為人名,鄭國的美男子。亦以謂美好的人。
1.古代國君對大夫﹑士或臣下的美稱。
2.用作一般官員之間的敬稱。
生物體通過有性繁殖或雜交產生的后代。第一代稱為子一代”,用符號f1表示;第二代稱為子二代”,用符號f2表示。
1.即槍彈。又彈殼﹑底火﹑發(fā)射藥﹑彈頭四部分組成。發(fā)射時由撞針撞擊底火,使發(fā)射藥燃燒,產生氣體將彈頭推出。
1.兒女輩。
1.子女對父母應遵循的道德規(guī)范。
1.見"子埝"。
1.北方。
①弟與子、侄等。與父兄”相對子弟亦何預人事。②年輕的一代。與父老”相對江東子弟|紈fd35W擁埽子弟兵。③弟子;學生使其子弟為卿。
1.舊指由領兵將帥本鄉(xiāng)本土壯勇所組成的軍隊。
2.現代對人民軍隊的親熱稱呼。
1.唐元和年間,太尉李愬為魏博節(jié)度使,下令掄材于轅門,取大將家翹秀者為"子弟軍",列于諸軍校之上。見唐劉禹錫《唐故邠寧慶等州節(jié)度觀察處置使史公神道碑》。
清代曲藝形式。因創(chuàng)始于滿族八旗子弟,故名。曾流行于北京和東北各地。清乾隆年間形成,清末衰亡。有東城調、西城調兩大流派。表演時以八角鼓擊節(jié)。對單弦、東北大鼓等的形成有直接影響。
1.猶分店。
1.古美男子名。
2.即馮子都『樂府詩《羽林郎》中的美女名。
1.幼鵝,嫩鵝。
1.中醫(yī)學病名。指婦女妊娠期中出現的煩躁心悸的病證。
1.西漢開國大臣張良的字。曾行刺秦始皇未遂,逃亡下邳。秦末農民戰(zhàn)爭中為劉邦重要謀士;漢朝建立,封留侯。
2.被子植物雌蕊下面膨大的部分,里面有胚珠。子房發(fā)育成果實,胚珠發(fā)育成種子。
1.復姓。春秋時魯國有子服景伯。見《國語.魯語下》。
1.父與子。
2.指父與女。
1.兒子與兒媳婦。
2.指兒媳婦。
1.古錢名『時所鑄。
1.語氣助詞。表示叮囑﹑希望,或加強語氣。
1.漢陳湯的字。西漢成帝時,湯為車騎將軍王音所信用。郡守陳咸曾多次送湯財物,給湯寫信,以求"得入帝城"◇竟征為少府。事見《漢書·陳咸傳》。
1.傳說中的神名。即紫姑神。也稱坑三姑娘。相傳為壽陽李景之妾,為景妻所妒,常役以穢事,于正月十五日含恨而死。見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五。自南朝以來即有迎紫姑問休咎之俗。
1.粟谷;未舂過的稻谷。
1.猶言只管的。
杜鵑鳥的別名深山又聞子規(guī)啼。
1.復姓。春秋時齊國有子韓晳。見《左傳.昭公十四年》。
1.由一戶人家分出去的戶頭。
1.即兒皇帝。指在異族統治者控制下的傀儡皇帝。
1.慈愛;施以仁惠。
1.即童子雞。小而嫩的雞。
集合論的基本概念之一。如果集a的任一元素都是集b的元素,則稱集a為集b的一個子集,記作a羈或b耡,讀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如果a是b的子集,且b中至少含有一個不屬于a的元素,則稱a是b的真子集”,記作a糱或b絘。任一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1.初生的嫩姜。
1.唐武官名。隸屬于大將之下,掌布列行陣﹑金鼓及部署卒伍的副將﹑偏將。
1.利息。對"母金"而言。
1.《詩·鄭風》篇名。《詩序》以為刺"學校廢",謂"亂世則學校不修焉"。朱熹集傳則說"此亦淫奔之詩。"
2.《詩·鄭風·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毛傳"青衿,青領也。學子之所服。"后因稱學子﹑生員為"子衿"。
1.王子喬的字。神話人物。相傳為周靈王太子,喜吹笙作鳳凰鳴,被浮丘公引往嵩山修煉,后升仙。
1.即杜鵑鳥。
1.書中總卷次下每卷再細分的小卷。
1.古代五等爵位的第四等。
1.古代裝在突火槍中的火藥彈。紙制,實以火藥,伏以引線,借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推射而出,射擊敵人。開日后子彈的先聲,是火器史上的一項重要發(fā)明。
1.兒子的賓客。
1.瓶﹑罐﹑箱﹑匣等器物上跟蓋相密合的部分。
2.舊中國海關征收國內關稅,以內地常關﹑厘卡所在地為"子口",與"母口"(海關所在口岸)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