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南雷里。浙江省余姚縣之南,有大﹑小雷峰,峰下有南雷里。
1.晴朗炎熱。
1.爽朗,明朗。
1.蟲類所吐的﹑在空中飄蕩的游絲。
1.晴朗的天空。
2.指晴朗的天氣。
1.比喻無事生非。
晴朗的天空打雷。比喻突然發生的意外事件橫遭車禍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震驚了家里人。
1.日光;太陽。
1.明霞。
1.晴空。虛,天空。
1.陽光。
1.亦作"晴熏"。
2.日光照射。
1.見"晴雨計"。
1.有晴雨標記的氣壓表,可以根據它的水銀柱或指針的變化預測天氣是晴還是雨。亦稱"晴雨表"。常用以比喻顯示情勢變化的標志。
1.晴朗暖和。
1.晴明的陽光。
1.晴朗的白天。
1.天晴無云。
1.指科舉取士的末一名。
1.雜技的一種。
2.支撐﹐承受。
1.傘蓋。
1.謂行拜跪之禮。
1.支撐﹐承擔。
1.猶掌握。
1.承露。
1.舉﹐持。奇﹐助詞﹐無義。
1.挺立貌。
1.拱手。致禮時的姿勢。
2.舉拳。謂一舉手之力。
1.放開手腳。形容不受拘束。
1.拱手合十作禮。
1.承受。
1.托住天。形容堅強高大有力量。
2.形容重大。
1.比喻大材干﹐大本領。元雜劇常喻將帥為"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故云。
1.托得住天的手。比喻力量巨大。
1.托住天的柱子。語本《楚辭.天問》"八柱何當。"王逸注"言天有八山為柱。"洪興祖補注引《神異經》"昆侖有銅柱﹐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后以喻擔負重大任務的人。
2.指漢代馬援在交趾立的銅柱。見《后漢書.馬援傳》李賢注。
1.支撐。
1.亦作"?榜"。
2.矯正弓弩的器具。
1.猶扶持。
1.約束矯正。
1.亦作"?木"。
2.杉的別名。
1.猶刺配。
1.受過黥刑的人。
1.黥卒。
1.猶黥徒。
2.猶刺配。
1.于面額上刺字,以墨涅之。(1)古代的一種風俗。《漢書.匈奴傳上》"匈奴法,漢使不去節,不以墨黥其面,不得入穹廬。王烏,北地人,習胡俗,去其節,黥面入廬。"《后漢書.東夷傳.倭》"男子皆黥面文身。"(2)古代的一種肉刑。《三國志.魏志.毛玠傳》"漢律,罪人妻子沒為奴婢,黥面。"宋洪邁《容齋四筆.國初救弊》"建州民二人,本田家客戶,嘗于主家塘內,以錐刺得魚一斤半,并杖脊,黥面,送闕下。"明沈德符《野獲編.諧謔.借蟹譏權貴》"宋朱勔橫于吳中,時有士人詠譏之,中聯云'水清詎免雙螯黑,秋老難逃一背紅。'蓋勔少曾犯法,鞭背黥面,故以此嘲。"(3)古代兵制之一。在士兵臉上刺字,防止士兵逃跑。宋蘇洵《兵制》"及于五代,燕帥劉守光,又從而為之黥面涅手之制。"
1.古代肉刑之一。也稱墨刑﹑黥刑。在犯人臉上刺字后涂以墨。
1.古代刑罰名。在犯人臉上刺字,并發配到邊遠的地方。
1.黥布﹑彭越同為漢開國功臣,后均遭殺戮,故并稱之。
1.古刑法。于額上刺字。
2.古風俗。于額上刺字或圖紋。
1.受黥刑的囚徒。
1.面上所刺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