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托住天的柱子。語本《楚辭.天問》"八柱何當。"王逸注"言天有八山為柱。"洪興祖補注引《神異經》"昆侖有銅柱﹐其高入天﹐所謂天柱也。"后以喻擔負重大任務的人。
2.指漢代馬援在交趾立的銅柱。見《后漢書.馬援傳》李賢注。
1.關津要隘。
1.搬運。
1.碼頭。
1.見"津逮"。
1.水道船舶往來征稅處。
由河道渡口而到達。常比喻指引后輩做學問的途徑圣學博大,囊括萬有,足以津逮儒生,準繩百代。
1.滲出水滴。
1.津貼。
1.渡口。
2.渡河。
1.由水路運送。
2.盤費。
1.渡河的木筏。多比喻引導人們達到目的的門徑。
1.補貼費。
1.河岸。
1.古代渡口設置的信號鼓。
1.水陸沖要之處所設的關口。
1.指渡船。
1.渡口上供瞭望用的土堡。
1.見"津際"。
1.涯際;邊際。
1.渡口。
2.指航道。
3.渡河。
4.救助;接濟。
1.津逮。寄,通"暨"。至。
1.形容饒有興味地談論。
1.見"津徑"。
1.古代管理渡口﹑橋梁的官吏。
〈書〉渡口和橋梁,比喻用做引導的事物或過渡的方法、手段。
1.水流。
1.渡口修筑的瞭望樓臺。
1.水路。
2.途徑。比喻處世之道。
1.古代渡口上巡邏的士卒。
1.植物輸送水分和營養的葉脈。
1.在渡口設置的關門。
2.東漢首都洛陽有十二門,南面西頭門稱津門,一名津陽門。
3.津門亭的省稱。
4.天津市的別稱。明永樂二年(1404年)筑天津城,因地處畿輔門戶,故名"津門"。
1.東漢洛陽津門所設之亭。
1.口中津液;涎沫。
1.黏液。
1.渡口和驛站。
從天津到江蘇南京長江北岸的浦口。長1010千米。1912年筑成?,F為京滬鐵路一段。
1908年清政府與英德銀團簽訂,后又訂《續借款合同》。主要內容為借款980萬英鎊;英德各一人任總工程師;英德銀團代辦筑路材料,并有借款優先權。英德自此控制津浦鐵路,并加強了在華北的侵略勢力。
1.靈氣。
1.酬勞的錢。
1.由水路送行。
2.資助遣送。
1.橋梁。
2.指洛水上的天津橋。
1.指春秋趙河津吏的女兒娟?!读信畟鳌份d其機智救父的故事。
日本本州島同北海道島之間的海峽。東西長約100多千米。有對馬暖流通過。底有青函鐵路隧道。
1.水道。
1.水上的通道。指橋梁。
1.渡船的船夫。
1.水邊地;涯岸。
1.渡口。比喻為學的門徑。
1.透濕。
1.對過津渡的貨物按其值征收的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