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比喻迅疾。
1.直言。
1.詰問﹔審問。訐﹐用同"詰"。
1.攻訐﹐訐犯。
1.猶訐忤。
1.謂攻擊其細行末節(jié)。
1.指毀謗的話。
1.揭發(fā)暴露。
1.指亢直敢言。語出《論語.陽貨》﹕"惡訐以為直者。"
1.謂挾持他人短處而加以鉗制。
1.告訐上奏。
1.即吉貝。木棉科植物。東南亞廣泛栽培,古代即已傳入我國。棉毛可為紡織原料和床墊﹑枕心等的填料。
1.亦作"劫簸"。
2.簡稱"劫"。梵語kalpa的譯音。佛教分劫為大劫﹑中劫﹑小劫。謂世上人的壽命有增有減,每一增(人壽自十歲開始,每百歲增一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及一減(人壽自八萬四千歲開始,每百歲減一歲,減至十歲),各為一小劫∠一增一減為一中劫。一大劫包括"成"﹑"住"﹑"壞"﹑"空"四個時期,通稱"四劫"。各包括二十中劫,即一大劫包括八十中劫。
1.見"劫波"。
1.猶劫掠。
1.亦作"劫塵"。亦作"劫塵"。
2.凡塵,人世。
3.謂兵火戰(zhàn)亂之馀燼。
要挾;挾持~飛機。
1.亦作"劫初鈴"。
2.佛教傳說成劫之初善順菩薩所拾之閻浮金鈴。
1.攔路搶劫。
用武力奪?。ㄘ斘锘蛉耍Y源。
1.形容聲音高亢,節(jié)奏急促。
1.亦作"劫富濟貧"。亦作"劫富濟貧"。
2.奪取富人財產(chǎn)救濟貧苦者。在封建社會里是農(nóng)民起義的一種斗爭形式或口號。
1.猶綁架。用武力把人劫走。
1.漢西域諸國之一。
1.謂大災(zāi)大難后留存下的人或物。
指遭刀兵水火等毀壞后的殘余陳跡關(guān)心已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1.俗以五百年當一小劫,災(zāi)難并生,稱"劫會"。
1.亦作"刧火"。亦作"刦火"。亦作"刼火"。
2.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
3.借指兵火。
1.中醫(yī)謂猛烈的藥劑。
1.猶汲汲。匆忙急切貌。
2.亦作"刼刼"。猶世世。
1.亦作"刧刧巴巴"。
2.謂道路坎坷難行。
1.猶劫運,劫數(shù)。
1.亦作"劫虜"。亦作"劫擄"。
2.搶劫擄掠。
1.亦作"刼路"。
2.攔路搶劫。
1.亦作"刼律草"。
2.一種含毒之草,搗碎取汁涂于竹槍之鋒,用以獵取野獸。
搶劫虜掠劫掠百姓財物|大肆劫掠。
1.亦作"劫輪"。
2.猶災(zāi)難。
災(zāi)難遭受劫難。
1.謂部下將士劫持主將而叛變。
1.亦作"劫摽"。亦作"刦剽"。
2.猶搶劫。
1.謂以脅迫手段實現(xiàn)其要求。
1.劫持并加以殺害。
1.亦作"刦舍"。亦作"刼舍"。
2.搶掠村舍。
1.亦作"刼石"。
2.《大智度論》卷五"佛以譬喻說劫義。四十里石山,有長壽人,每百歲一來以細軟衣拂拭此大石盡,而劫未盡。"后因以"劫石"指時間之久遠。
1.艱險窘迫。
佛教徒所謂注定的災(zāi)難~難逃。
1.形容吹笙時氣流相沖激。
1.亦作"劫脅"。
2.威逼脅迫。
3.指脅從者。
1.亦作"劫藥"。
2.中醫(yī)稱能夠迅速減輕癥狀﹑制止病情發(fā)展的藥物為"劫藥"。
1.劫寨。
1.亦作"劫余灰"。
2.劫火的馀灰。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