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劫塵"。亦作"劫塵"。
2.凡塵,人世。
3.謂兵火戰亂之馀燼。
1.見"七科適"。
1.指人面部耳目口鼻的七個孔穴。
1.同"七竅生煙"。
1.見"七孔針"。
1.同"七嘴八舌"。
1.謂漫無邊際地閑談。
2.謂亂拉來一大堆人。
1.到處撈摸擾攘。形容思緒紛亂不寧。
1.牛﹑羊﹑豕三牲各七。古代天子饋賜諸侯的禮品。
1.形容年老體衰。
1.形容年紀很大。
1.唐白居易晩年家居洛陽,招請好友九人宴飲,其中胡杲﹑吉皎﹑鄭據﹑劉真(一作劉貞)﹑盧真﹑張渾與白居易均年在七十以上,稱七老會。宴罷,各賦《七老會詩》一首。
1.形容凹凸不平。楞,同"棱"。
1.在浙江省桐廬縣南。兩山夾峙,東陽江奔瀉其間,水流湍急,連亙七里,故名。北岸富春山(嚴陵山)傳說為東漢嚴光(嚴子陵)耕作垂釣處。
1.蕓草的別名。
2.山礬的別名。
3.桂花的別名。
1.指古代《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魯歷》﹑《三統歷》七種歷法。
1.形容十分妥帖。
1.猶言天寒地凍。語出《文選.張協》"天凝地閉,風勵霜飛。"李周翰注"天凝,謂霜也;地閉,謂冰也。"
深綠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1.唐禁苑中池名。唐天寶十五載,安祿山兵入長安,曾大宴其部下于此處。
1.冰;結冰。
1.積聚的塵土。
1.形容神思專注。
1.凝聚愁情。
1.精粹;純正。
1.專心等待。
1.見"凝澹"。
1.亦作"凝淡"。
2.淡泊;靜止。
注視凝睇不語。
1.凝結下沉。
1.安定;靜止。
2.猶堅定。
1.嚴冬。
1.冰凍,凍結。
2.比喻凝固,少變化。
1.潔白潤澤的皮膚。
物質由液態變為固態的現象。在一定壓強下,液態的晶體物質在溫度降到一定值(稱凝固點)時開始凝固,在凝固過程中,雖不斷放出熱量,但溫度保持不變,直到全部凝成固態。液態的非晶體物質,在凝固過程中隨著溫度的降低而逐漸失去流動性,最后變為固體。
液態晶體物質凝固時的溫度。即物質的液態和固態可平衡共存的溫度。凝固點因晶體不同而不同,且與所受壓強有關。在相同壓強下,同種晶體的凝固點和其熔點相同。液態非晶體物質在凝固時,溫度逐漸降低,并無凝固點可言。
1.嚴寒。
1.凝冱。
2.聚攏,集結。
1.混和,混合。
1.凝滯阻隔。
1.猶凍結。
1.穩重敦厚。
1.亦作"凝i"。亦作"凝冱"。
2.結冰;凍結。
1.光滑。
1.悠然自得貌。
1.神思專注;出神。
1.聚積。
1.集聚;凝結。
1.姓名登錄于官吏名冊。謂為官入仕。
1.端莊鎮定。
1.猶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