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以禮順從尊長。
1.堂前有兩山而無前后墻的敞軒。
1.我國傳統建筑雙坡屋頂形式之一。特點是兩坡相交處成弧形的曲面,無明顯屋脊。
1.風卷飛蓬。形容極輕快。
1.彎曲。
2.蜷縮,肢體彎曲。
1.蜷曲。
1.柔弱貌。
1.不開口;閉口不言。
2.星名。
3.喻邪佞之人。
4.把舌頭卷起來。
1.形容不發表意見。
1.即舌尖后音。指輔音的舌尖音中,舌尖和上顎前部接觸以形成對氣流的阻礙而發出來的音。又稱翹舌音。如漢語拼音字母中的zh﹑ch﹑sh﹑r。
把舌尖卷起來,使舌面和舌尖同時起作用而發出的元音,例如普通話中的er(兒、耳、二)。
1.亦作"卷葹"。
2.草名。又名"宿莽"。
1.見"卷施"。
1.如拳大之石。
1.握拳的手。
1.書刊的前面部分。
2.首卷,成績最優的第一份考卷。
1.卷束綬帶。謂官吏辭職。
1.卷起與展開。
2.猶進退;隱顯。
1.卷起捆束。唐代以前,書用卷子,數卷為一束,故稱。
1.謂膠黏漆器的胎骨。
1.拳曲而收縮。
2.比喻壓抑不伸。
1.全堂散伙。指生員集體罷學或僧人集體離寺。
1.翻騰。
1.由造紙機出來的紙張,經復卷機裁切并卷成一定寬度的紙卷。供輪轉印刷及各種工業使用。
1.考卷的封面。
2.書刊的開端部分。
1.塵土卷起。
2.卷地皮。謂搜奪無遺。
比喻失敗之后重新恢復勢力(卷土卷起塵土,形容人馬奔跑)。
失敗后重新恢復勢力,糾集人馬再來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1.猶掃籜。比喻消滅敵軍。
1.書籍字畫的末尾處。
1.拳握。握持,掌握。
2.拳握。比喻凝滯,不流動。
1.冠緣,帽圈。
1.象卷席子,把東西全部卷進去。喻迅猛急驟。
1.極言生活之不安定,隨時準備逃難。
1.謂用葦席裹尸而埋葬。極言葬禮之薄。
某些植物用來纏繞或附著其他物體的器官。有的卷須是從莖演變而成的,如葡萄的;有的卷須是從葉子演變而成的,如豌豆的。
一種起重裝置,由卷筒、鋼絲繩等構成,常用于采礦業和建筑工地。通稱絞車。
1.未展開的嫩葉。喻細小之物。
1.俗稱"卷葉蟲"。一種桅果樹及其他農作物的害蟲。因常把葉片卷成筒狀,故名。
1.謂君王贈衣與所愛女子。語出樂府古題《秦王卷衣曲》。
2.借以泛指宮眷;君王之所歡。
1.武勇。
1.謂波濤起伏奔騰。
1.卷狀的云。
2.一種白色透光,帶有柔絲光澤的個體分散的云。一般出現于五千米以上高空。
1.即通天冠。
1.漢代童子戴的頭巾。
1.新郎就婚于女家,三日后夫婦攜帶嫁奩回男家,稱"卷帳"。
2.舊時謂坐館的教師休教回家。帳,指絳帳,講座的代稱。
1.科舉考試的考卷。
泛指書籍卷帙浩繁。
1.見"卷帙"。
1.猶畫中人。
〈書〉指裱好帶軸的書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