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由于大氣中懸浮著大量細微的煙、塵等而形成的混濁現象,能見度小于10千米。多因刮大風、揚沙塵等而引起,通稱陰霾。
2.
〈書〉同“埋”。
1.
飛沙蔽天、日色無光貌。
1.出自《爾雅·釋天》風而雨土為霾。
2.出自《詩·邶風·終風》終風且霾,惠然肯來。
3.出自《晉書·天文志中》凡天地四方昏蒙若下塵,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時,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2.
昏暗,模糊不清。
1.出自《晚秋》詩日氣斜還冷,云峰晚更霾。
2.出自《送方進士游廬山》詩路盤深谷出嶺望,后山日照前山霾。
3.
遮掩;掩埋。
1.出自《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2.出自《呂氏春秋·孟春》無聚大眾,無置城郭,掩骼霾髊。
3.出自《岳州九日宴道觀西閣》詩涼云霾楚望,蒙雨蔽荊岑。
4.出自《生日王郎以詩見慶次其韻》不嫌霧谷霾松柏,終恐虹梁荷棟桴。
5.出自《一萼紅·九月登魏文帝賦詩臺》詞荒草霾碑,殘苔蝕砌,定誰遺跡重尋。
4.
隱沒,埋沒。
1.出自《吊元魯山》詩賢人多自霾,道理與俗乖。
2.出自《明從仕郎兩淮鹽運使經歷郭九貢墓志銘》念累世修德霾田間,乃欲儒其三子。
5.
喻叛逆者。
1.出自《閑中今古錄摘抄》大明中天,群霾漸消。
1.扼住咽喉。謂使要害受制。形容危急的形勢。
1.見"搤腕"。
1.扼殺﹐用力掐死。
1.見"搤腕"。
1.亦作"搤?"。亦作"搤捥"。亦作"搤?"。
2.握住手腕。表示激動﹑振奮﹑悲憤﹑惋惜等的動作。
1.搤腕。
1.玫瑰。落葉灌木名,亦以稱其花。
1.齒神名。
1.發某一輔音時﹐因舌面抬高﹐接近硬腭﹐具有舌面音色彩﹐稱為腭化。也有輔音被后面舌位高的前元音所同化而形成的。如今聲母j﹑q﹑x﹐即古聲母g﹑k﹑h經腭化而成。
1.直言論爭貌。
2.嚴肅貌。
1.雙生子。
1.高貌。
1.推薦人才的表章。
1.瞋目四顧,如鶚之覓食。
1.漢孔融《薦禰衡表》"鷙鳥累百,不如一鶚,使衡立朝,必有可觀。"后用"鶚薦"謂舉薦賢才。
1.雛鶚。
1.像鶚之佇立不動。比喻卓然超群。
1.形容勇士的目光銳利。
1.形容勇士的目光銳利。
2.借指勇士。
1.推薦人才的文書。
1.驚視貌。
1.推薦人才的奏章。
1.鶚鳥峙立。指旌旗上所畫的鶚鳥形象。
1.狀如鶚爪的枝條。
1.猶鶚立。
1.龜的一種。生南海。狀如龜﹐長二三尺﹐兩目在側如鶚。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介一.鶚龜》。
1.俗稱腮幫骨。
1.嚴肅切直。
2.猶諤諤。正言諫諍貌。
3.古樸;淳樸。
4.肥腴貌。
1.質樸忠厚貌。指上古之世。
指親近的人死亡的消息。
1.嚴肅,嚴厲。
可怕的夢。
1.兇神。
1.驚遇。
1.驚異。
壞的運氣。
壞的兆頭。
1.稱物之具。
1.銓衡,銓選。
1.指戰國時倡導連橫之說的人。
1.謂兩軛之間的著力處。
古稱南岳”,中國五岳之一。在湖南省中部。山勢雄偉,有七十二峰,以祝融、天柱、芙蓉、紫蓋、石廩五峰最著名。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名勝古跡眾多,有南岳廟、祝圣寺、方廣寺、南臺寺、藏經殿、祝融殿等建筑。以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為南岳四絕”。為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
1.泛指稱重量的器物♀,秤;石,古代重量單位,一百二十斤為一石。
2.比喻偉力,大才。
3.比喻準則。
4.比喻法度。
5.喻國柄,相權。
1.見"衡石量書"。
1.《史記.秦始皇本紀》"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古時文書用竹簡木札,以衡石來計算文書的重量,因用以形容君主勤于國政。亦作"衡石程書"。
1.古水名。濁漳水的一段。
1.猶縱橫。
1.漢匡衡和張譚的并稱。
1.猶兼聽,不偏聽。
1.橫木為闈。指簡陋的房屋。借指貧士之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