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哺乳動物,比馬小,耳朵長,胸部稍窄,毛多為灰褐色,尾端有毛。多用作力畜。
1.
亦作“馿”。
2.
詈詞。
1.出自《客座贅語·詮俗》詈人之傲而難制曰牛,曰驢。
2.出自《荊釵記·受釵》我到人一般敬他,他到驢了眼看我。
3.
用作量詞。
1.出自《醒世姻緣傳》管先生的飯,一年二十兩束修,三十驢柴火,四季節禮在外。
4.
姓。
1.出自《池北偶談·談異一·奇姓》河南有驢姓。
5.
家畜名。哺乳動物,比馬小,耳朵長,胸部稍窄,毛多為灰褐色,尾端有毛。多用做力畜。
1.出自《上林賦》蛩蛩驒??,快??驢騾。
2.出自《與衛中行書》窮居荒涼,草樹茂密,出無驢馬,因與人絕,一室之內,有以自娛。
3.出自《本草綱目·獸一·驢》驢長頰廣額,碟耳修尾,夜鳴應更,性善馱負。有褐黑白三色,入藥以黑者為良。
1.指壯實高大的馬。
1.見"駒?"。
1.指易逝的光陰。
1.日影。
1.見"駒?"。
1.救濟災荒。
1.糾正偏向或偏差。
1.救世。
1.糾正。
1.猶言狠毒的心腸。
1.毒瘡。
2.比喻禍患。
1.毒瘡植根處。喻群惡聚集之所。
1.瘡毒侵蝕肌肉。比喻禍患蔓延。
1.癰疽﹐惡瘡。
2.借指丑惡的事物或壞人壞事。
1.毒瘡和贅疣。
1.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的毒瘡。
1.多石的薄田。
1.閭娵和吳娃,古美女名。
1.古代西南少數民族稱魚為娵隅。
2.借指少數民族語言。
1.見"娵訾"。
1.亦作"娵觜"。星次名,在二十八宿為室宿和壁宿。其位置相當于現代天文學上黃道十二宮中的雙魚宮。
2.復姓。古史相傳為帝嚳妃常儀的姓。
1.山名。在四川省。
1.捧出誠意。猶竭誠。
1.卷縮。
1.謂或取或棄。猶擺布。
1.一捧之土。
1.捧出來示眾,昭示。
1.卷曲收縮。
1.相隨貌。
1.珠玉或玉石所作的佩飾。
1.方言。巧避;躲避。
1.側身而行,恭敬趨奉貌。
1.步履歪斜貌。
1.以鋦補陶瓷器為業的人。
1.方曲,曲折。形容物體彎曲的形狀角度。
1.盛服貌。
古書上說的一種鳥。
1.蹴踘;踢球。
1.踢鞠場,古代踢球場。
1.跳躍。
1.亦作"駒駞"。
2.駱駝。
1.見"駒駝"。
1.水鳥名。一名王鴡。雕類。常在江渚山邊食魚。其鳴雌雄應和。
1.寵愛;愛撫。
1.審訊,考問。鞠,通"鞫"。
1.審理上報。鞠,通"鞫"。
1.舊時戲班的別稱。鞠,通"菊"。
1.菊部頭。舊稱戲班中的伶工之首。指演唱最佳者。鞠,通"菊"。
1.見"鞠為茂草"。
1.亦作"鞠場"。
2.古代蹴鞠場地。為平坦大廣場,三面矮墻,一面為殿﹑亭﹑樓﹑臺,可作看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