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片)魚類、爬行動物、少數哺乳動物身體表面和鳥類局部表面的保護物,呈薄片狀,由骨質、角質等構成。
2.
形容詞
像魚鱗的。
3.
名詞
(Lín)姓。
4.
名詞
指魚。
1.
魚類、爬行類和少數哺乳類動物密排于身體表層的衍生物,具有保護作用。
1.出自《楚辭·九歌·河伯》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朱宮。
2.出自《后漢書·光武帝紀上》天下士大夫捐親戚,棄土壤,從大王於矢石之閑者,其計固望其攀龍鱗,附鳳翼,以成其所志耳。
3.出自《嶺表錄異》雞子魚,口有觜如雞,肉翅無鱗,尾尖而長。
4.出自《日用俗字·鱗介》鲇魚無鱗如黃鱔,蛤蚜身瘦類白鰷。
5.出自《金陵野史·春有刀鱭夏有鰣》鰣魚烹調時不能把魚鱗去掉,保存肉鱗同飪,使不損鱗下脂肪,增加鮮味。
2.
魚的代稱。
1.出自《后漢書·馬融傳》測潛鱗,踵介旅。
2.出自《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3.出自《詠隱逸·王績》投劾乃徑歸,不作嬰網鱗。
3.
借指書信。
1.出自《吳騷·步步嬌·閨怨》南鱗北雁頻來往,自沒一紙書來,慰奴懷想。
4.
泛指有鱗甲的動物。
1.出自《禮記·月令》〔孟春之月〕其蟲鱗。
2.出自《望海賦》鱗匯萬殊,甲產無方。
3.出自《蠕范·物理》凡鱗者生於庶魚也。
5.
比喻形狀似鱗片之物。
1.出自《游道林寺四絕亭觀宋杜詩版》詩古石生寒仞,春松脫老鱗。
2.出自《從西安到蘭州》一路上兩旁的山大都作黃色,少樹木,墾成一鱗一鱗的梯田。
6.
姓。春秋宋有大夫鱗鱹,鱗朱。見《左傳·文公十六年》。
1.《論語.陽貨》"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朱,正色,紫,間色之好者。惡其邪好而奪正色。"后以"以紫亂朱"比喻將奸邪小人當作廉潔公正的賢者。
1.見"以紫亂朱"。
1.停滯不前。
2.閑緩貌。
3.猶豫不果決。
1.謂致使雙足痿痹。《文選.枚乘》"出輿入輦,命曰躡痿之機"唐李善注"《呂氏春秋》'出則以車,入則以輦,務以自佚,命曰佁躡之機。'高誘注'佁,至也。'"今本《呂氏春秋.本生》作"命之曰招躡之機。"高誘注"招,至也。"北齊劉晝《新論.防欲篇》"身安辺駟,命曰召躡之機。"案,"佁躡"﹑"招躡"﹑"召躡"義同。清畢沅《呂氏春秋校正》"躡者,痿躡,過佚則血脈不周通,骨干不堅利,故為致躡之機括。"一說謂雙足痿痹不能行。清王念孫《呂氏春秋校本》據《文選》李注改"招"為"佁",謂"佁之言待也﹑止也,故不前謂之佁。佁躡謂痿躡不能行之病。"
1.靜止貌。
1.即苡仁。詳"苡仁"。
1.薏苡之仁。薏苡,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葉狹長,實橢圓,仁白色,可作粥飯,或磨粉﹑釀酒,又可入藥,能理濕下氣。
1.即甘蔗。
1.劃船靠岸。
1.比喻微細。
1.我國戰國楚銅幣名。最常見的一種似為古文"貝"字﹐也有人認為是古文"晉"字﹐像人面﹐俗稱"鬼臉錢"。另一種的文字普通釋作"各六朱"或"各一朱"﹐三字連寫﹐筆畫像一只螞蟻。又因兩"口"像鼻孔﹐故通稱為"蟻鼻錢"。其形亦有上狹下廣者。
1.比喻穩步前行。
1.剛孵化的蠶。色黑褐﹐乍看似螞蟻﹐故名。又名蠶蟻。參閱明黃省曾《蠶經.育飼》﹑清沈公練《廣蠶桑說輯補》卷下。
1.螞蟻窠。
1.謙詞。猶言微末的真誠。
1.猶蟻忱。
1.即蟻巢。
1.螞蟻。亦喻眾多的人。
1.亦作"蟻出蚋飛"。
2.螞蟻出穴﹐蚊蚋飛舞。天將下雨的征兆。
1.相傳古代有得九曲寶珠的人﹐穿之不得﹐孔子教以涂脂于線﹐使蟻通之◇因以"蟻穿九曲珠"或"蟻串九曲珠"比喻運用智巧做好艱難的工作。唐楊濤有《蟻穿九曲珠賦》。
1.見"蟻穿九曲珠"。
1.像螞蟻﹑螽斯一般集聚。比喻集結者之眾多。
1.如蟻之累疊。比喻人多。
1.亦作"蟻垤"。
2.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1.亦作"蟻動"。
2.像螞蟻般騷動。比喻紛擾。
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后以為體弱的典故。
1.亦作"蟻斗"。
2.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紕漏》"殷仲堪父病虛悸﹐聞床下蟻動﹐謂是牛斗。"后以"蟻斗"形容體虛心悸。
3.比喻微末的爭斗。
1.比喻微末的爭斗。
1.蟻穴外隆起的小土堆。
1.比喻眾多。
1.亦作"蟻封"。
2.即蟻垤。
3.猶言蟻穴自封。
1.螞蟻與蜂。猶言烏合之眾。
1.比喻降服者之多。
1.亦作"蟻傅"。亦作"蟻傅"。
2.像螞蟻一樣趨集緣附。
3.形容歸附或趨附之人多。
1.同"蟻萃螽集"。
1.形容趨附者之多。
1.亦作"蟻傅"。
2.見"蟻附"。
1.比喻輕視。
1.亦作"蟻光"。
2.指杯中酒面浮沫的光。
1.小船。
1.像螞蟻般紛紛集結。形容集結者之多。
1.猶蟻慕。
1.像螞蟻一樣紛紛聚集。比喻聚集者之多。
1.同"蟻萃螽集"。
1.像螞蟻般往來連接。極言其多。
1.古代棺材罩幕四角所畫的形如群蟻往來交錯的紋飾。
2.猶蟻集。比喻聚集者之多。
1.濁酒。因酒面浮有泡沫﹐故稱。
1.即螞蟻。
1.亦作"蟻聚"。
2.如螞蟻般聚集。比喻結集者之多。
1.同"蟻萃螽集"。
1.同"蟻萃螽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