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嶙峋”。〈書〉①形容山石重疊高聳的樣子。②形容人十分瘦削。③形容人剛強正直。
1.
見“嶙囷”。形容山勢盤旋。
1.出自《古文苑·班固〈終南山賦〉》伊彼終南,巋嶻嶙囷。
2.
見“嶙峋”。形容溝壑、山崖、建筑物等重疊幽深。
1.出自《送惠師》詩遂登天臺望,眾壑皆嶙峋。
2.出自《游黃山記》登始信之峰,峰忽中斷,兩壁嶄然,相去可尋丈,下視嶙峋千仞。
3.
見“嶙峋”。形容山峰、巖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聳。
1.出自《登鐘山謁寶公塔》詩我登鐘山頂,白塔高嶙峋。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塢口石峰東峙,嶙峋飛舞。
4.
見“嶙峋”。形容人體瘦削露骨。
1.出自《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病入膏肓豈易蘇,嶙峋虎骨起長吁。
5.
見“嶙峋”。形容氣節高尚;氣概不凡。
1.出自《四賢記·解綬》[凈]狂夫氣概郁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轉怒嗔。
2.出自《郎潛紀聞》太史敦尚風義,氣節嶙峋。
3.出自《芍藥與其它·銀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曾產生過像你這樣的高僧。
6.
見“嶙嶙”。形容山石突兀。
1.出自《盤車圖》詩淺山嶙嶙,亂石矗矗。
2.出自《水滸記·慕義》但見四山兀突,一水瀠洄,嶙嶙若海上神山。
3.出自《青青陵上柏》詩嶙嶙澗底石,郁郁振喬柯。
7.
見“嶙嶙”。形容人風骨不凡。
1.出自《聊齋志異·葉生》行蹤落落,對影長怨,傲骨嶙嶙,搔頭自愛。
8.
見“嶙嶒”。形容山石突兀。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恒山日記》望峪之東,山愈嶙崝斗峭,問知為龍山。
1.見"斧鉞"。
〈書〉斧和鉞,古代兵器,用于斬刑。借指重刑甘冒~以陳。
①斧子和鑿子。②比喻詩文詞句造作,不自然~痕。
1.用斧鑿削刻留下的痕跡。
2.比喻詩文刻意造作的痕跡。
1.見"斧磚"。
〈書〉敬辭,用于請人改文章。也作斧政。
1.見"斧正"。
也作斧fe55!薄ⅹfd3e*fe55!薄9糯殺人的刑具肉袒伏斧質請罪。
古代斬人的刑具,像鍘刀。
1.亦作"斧砧"。
2.即斧锧。
1.以斧削琢。請人修改詩文的謙辭。亦喻指詩文過分修飾雕琢。
1.即資斧。旅費。
砍竹、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1.下逼,近逼。
1.俯身而行。
〈書〉①向低處看仰觀~。②敬辭,稱對方或上級對自己理解所陳一切,尚祈~。
(飛機等)以高速度和大角度向下飛~轟炸 ㄧ老鷹從天空~下來。
1.敬語。聽從。
趴在地上(多表示屈服或崇敬)~聽命。
1.俯首帖服。
1.彎下身子。
1.從上往下看。
1.下察。
1.下及。
1.彎腰屈身,小步而行。
1.低頭照視。
2.下察。書信或公文中敬詞。
1.從高處往下看。
視線在水平線以下時,在視線所在的垂直平面內,視線與水平線所成的角叫做俯角。
1.敬語。憐憫。
1.就近,附近。
1.俯身下視以照影。
①敬辭,用于請對方同意擔任職務經理一職,尚祈~。②遷就;將就事事~。
俯視。
1.從高處往下看。
1.從高處往下看。
1.敬語。鑒諒。
1.猶下臨。
1.俯首而聽。
1.低頭曲背。
1.敬語。采納。
敬辭,稱對方或上級體念~群情。
1.謂俯身拍胸而哭。
1.俯首而泣。
1.委屈;冤屈。
1.敬語。采取。
1.俯就貌。
1.謙卑的容色。
1.低身彎腰。
1.俯身拾取。
2.引申以喻成事之易。
3.屈尊下取。喻俯就。
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類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也說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