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嶙峋”。〈書〉①形容山石重疊高聳的樣子。②形容人十分瘦削。③形容人剛強正直。
1.
見“嶙囷”。形容山勢盤旋。
1.出自《古文苑·班固〈終南山賦〉》伊彼終南,巋嶻嶙囷。
2.
見“嶙峋”。形容溝壑、山崖、建筑物等重疊幽深。
1.出自《送惠師》詩遂登天臺望,眾壑皆嶙峋。
2.出自《游黃山記》登始信之峰,峰忽中斷,兩壁嶄然,相去可尋丈,下視嶙峋千仞。
3.
見“嶙峋”。形容山峰、巖石、建筑物等突兀高聳。
1.出自《登鐘山謁寶公塔》詩我登鐘山頂,白塔高嶙峋。
2.出自《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四》塢口石峰東峙,嶙峋飛舞。
4.
見“嶙峋”。形容人體瘦削露骨。
1.出自《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病入膏肓豈易蘇,嶙峋虎骨起長吁。
5.
見“嶙峋”。形容氣節高尚;氣概不凡。
1.出自《四賢記·解綬》[凈]狂夫氣概郁嶙峋,[丑小生]括目相看轉怒嗔。
2.出自《郎潛紀聞》太史敦尚風義,氣節嶙峋。
3.出自《芍藥與其它·銀杏》那是多么的嶙峋而又灑脫呀,恐怕自有佛法以來,再也不曾產生過像你這樣的高僧。
6.
見“嶙嶙”。形容山石突兀。
1.出自《盤車圖》詩淺山嶙嶙,亂石矗矗。
2.出自《水滸記·慕義》但見四山兀突,一水瀠洄,嶙嶙若海上神山。
3.出自《青青陵上柏》詩嶙嶙澗底石,郁郁振喬柯。
7.
見“嶙嶙”。形容人風骨不凡。
1.出自《聊齋志異·葉生》行蹤落落,對影長怨,傲骨嶙嶙,搔頭自愛。
8.
見“嶙嶒”。形容山石突兀。
1.出自《徐霞客游記·游恒山日記》望峪之東,山愈嶙崝斗峭,問知為龍山。
1.毛蟲。
1.專門縫制皮毛衣物的匠人。
1.猶言丑丑丑。元曲中用于羞辱和嘲弄對方的語氣。
1.指水滴極細小﹑不能形成雨點的雨。亦泛稱很小的雨。
2.喻謂微不足道;小意思。
1.猶丑類。
1.亦作"孽龍"。
2.傳說能興水為害﹑作惡造孽的龍。
3.喻難以制服的人。
1.亦作"寊苗"。
2.惡劣的根苗。
1.亦作"孽鳥"。
2.受傷的鳥。
1.亦作"寊寊"。
2.裝飾華麗貌。
1.亦作"寊愆"。
2.罪過。
1.亦作"寊妾"。
2.賤妾;地位低下的妾。
1.邪惡的壞人。
1.即孽子。
1.亦作"孽孫"。
2.庶出之孫。
1.猶討嫌;該死。
1.亦作"寊星"。
2.舊時指預示不吉利的星宿。
1.造孽的畜生。多用為詈詞。
1.亦作"孽芽"。亦作"寊牙"。
2.禍端,災禍的苗頭。
1.見"孽牙"。
1.亦作"寊裔"。
2.猶言后代。
1.亦作"孽齬"。
2.猶言枝梧。抵觸拖延。
1.亦作"寊寃"。
2.猶言冤家。愛極之反語。
3.冤仇。
1.造孽的罪責。舊謂要遭報應,必須償還。
1.昵稱‖有既厭煩又憐愛的意思。多指情人或子女。在嗔怒或無可奈何時亦用之,并含厭憎﹑愛憐或無可如何的語意。多用于子女。
2.猶言壞種。
1.亦作"寊子"。庶子,非正妻所生之子。
2.謂使其子遭災難。
1.以木櫱為天帝之形。
1.草木萌生的新芽。引申為開始發生。
1.喻謀求爵祿。語本《漢書.敘傳上》"不絓圣人之罔,不齧驕君之餌。"顏師古注"齧﹐古'嗅'字也;餌謂爵祿。君所以制使其臣﹐亦猶釣魚之設餌也。"
1.即嗅覺。
1.用鼻嗅金﹐以別優劣。
2.指喜愛或貪圖金錢。
1.臭與香。
1.峻偉。
1.曲酒。
1.酒曲。
1.咬臂出血,以示堅決,誠信。囓,也寫作"嚙"。
1.咬食。
1.見"凝"。
1."你"的敬稱。
1.對年長或尊貴者的敬稱。
1.安定;安寧。
1.使邊境安定。
1.安寧便利。
1.安定昌盛。
1.即寧戚。
1.絲織品。蠶絲織成,有明顯斜紋,綢面平挺,質地結實。織造前預先染色,有素織和花織兩類。適于作服裝用。因產于南京,故名。
1.猶言安處,安居。
1.難道;豈可。
1.見"寧許"。
1.使根底牢固。
1.孤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