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盡,用盡。
2.
形容詞
〈書〉干涸。
3.
名詞
(Jié)姓。
1.
“渴”的今字。
2.
干涸。
1.出自《詩·大雅·召旻》池之竭矣,不云自頻;泉之竭矣,不云自中。
2.出自《晏子春秋·諫上十五》天久不雨,水泉將下,百川將竭。
3.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山崩溟海竭,魚鳥將何依?
3.
窮盡。
1.出自《禮記·大傳》旁治昆弟,合族以食,序以昭繆,別之以禮義,人道竭矣。
2.出自《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3.出自《六代論》夫泉竭則流涸,根朽則葉枯。
4.出自《吊古戰(zhàn)場文》鼓衰兮力盡,矢竭兮弦絕。
4.
亡;失去。
1.出自《莊子·胠篋》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圣人生而大盜起。
2.出自《呂氏春秋·權(quán)勛》先人有言:唇竭而齒寒。
5.
敗壞;毀滅。
1.出自《逸周書·銓法》有如忠言,竭親以為信。
2.出自《左傳·宣公十二年》且律竭也。
3.出自《淮南子·主術(shù)》耳目淫則竭。
6.
完全;全部。
1.出自《管子·八觀》民倍本行而求外勢,則國之情偽,竭在敵國矣。
2.出自《戰(zhàn)國策·秦策三》戰(zhàn)勝攻取,利盡歸於陶;國之幣帛,竭入太后之家。
3.出自《三國志平話》隨到處,竭家盡起。
7.
祛除。
1.出自《素問·陰陽應象論》其下者引而竭之。
8.
遏止。
1.出自《淮南子·原道》凝竭而不流。
2.出自《鹽鐵論·疾貪》猶水之赴下,不竭不止。
9.
通“揭”。舉;稱說。
1.出自《荀子·不茍》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
10.
用同“曷”。何時。
1.出自《呂氏春秋·貴因》膠鬲曰:竭至?武王曰:將以甲子至殷郊。
11.
承載。
1.出自《禮記·禮運》五行之動,迭相竭也。
2.出自《海賦》擘洪波,指太清;竭磐石,棲百靈。
1.宋代做靴鞋的店鋪。
1.響兩聲的爆竹。點燃后發(fā)一聲﹐升高后完全爆裂﹐又發(fā)一聲。
1.加倍發(fā)給的薪餉。
1.指東西崤山。在今河南省西部。
2.指殽谷。
靠得很近的兩顆恒星。分為在相互間吸引力的作用下,圍繞公共重心旋轉(zhuǎn)的物理雙星與彼此靠近但不互繞的光學雙星兩類。組成雙星的兩顆星都稱為雙星的子星。雙星系統(tǒng)中兩個子星的亮度相差較大時,亮者為主星,暗者為伴星。
1.兩面刺繡﹐無正反面的分別。
1.亦作"雙鴉"。
2.指少女雙髻。
在黑龍江省東部,有鐵路通佳木斯。1956年設(shè)市。以有兩山似雙鴨得名。人口492萬(1993年)。盛產(chǎn)煤炭,是中國東北地區(qū)的煤炭工業(yè)基地之一。
1.捕魚用具名。
1.下緣有一條褶子的上眼皮。
1.3%的過氧化氫溶液﹐無色﹐味微酸﹐可做消毒﹑防腐劑。
1.指日月。
1.兩頰的酒渦。
1.謂佛經(jīng)重譯。
1.分列兩旁導引。
2.謂舉雙燭引路。唐制﹐宰相入朝須舉雙燭﹐故稱。
3.謂由二人引馬。宋制﹐學士以上有朱衣吏一人引馬。至入兩府﹐則朱衣二人引馬﹐故稱。
1.猶對酌。
1.兩魚。
2.指書信。
1.鐫刻有雙魚形象的洗手器。
1.雙魚形門鎖。鎖做成魚形﹐取其不瞑目守夜之義。
1.一對玉。
2.喻指兩個出色的人物。
3.喻指美女的兩道淚痕。
1.一對鴛鴦。常用以比喻夫妻。
2.指女子的一雙繡鞋。
1.兩個月出版一次的定期刊物。
1.清制﹐每年逢雙月選任官吏﹐稱雙月選。
1.《太平御覽》卷八三○引南朝宋劉義恭《啟事》﹕"圣恩賜金銀針﹑七色縷。"因以"雙針"為針之美稱。
1.古代打獵或作戰(zhàn)陣形的左右兩翼。
1.指夫婦二人都參加工作的職工。
1.兩層﹔兩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
1.主管打獵。
2.指主管打獵的人。
1.官名。負責考察天文。
1.負責制造。
1.管事,管理人員。
2.執(zhí)掌;掌管。
1.管銀錢帳目的人。
1.職掌規(guī)諫﹑勸誡。
1.負責擊鼓敲鉦之事。
1.古代行鄉(xiāng)飲酒禮或賓主宴會時的監(jiān)禮者。
1.掌管政事的人。
1.主正人過。亦指主正人過的人。
2.官名。指丞相司直,西漢武帝時始置。幫助丞相檢舉不法。東漢改屬司徒。北魏至元沿置,或?qū)偻⑽荆驅(qū)俅罄硭拢仆瓢穿p斷刑﹑治獄等。明廢。參閱《通典.職官三》﹑《職官七》﹐宋高承《事物紀原.九寺卿少.司直》。
3.官名。唐太子官屬,相當于朝廷的侍御史。
4.當值;值班。
1.猶乘田。主管牧場的小官。
1.星名。
2.神名。
3.新莽官名。
1.祭祀中致禱辭的人。
2.指廟宇中管香火的人。
1.操縱鉆機的工人。
1.偏愛;曲意庇護。
1.偏愛。
2.指私自寵愛的人。
1.古代閹人的別稱。也稱"閹兒"。
2.曲藝術(shù)語。在曲藝演出(如評彈﹑評話等)中﹐對以演員身份進行敘述時的表白﹑襯白等的統(tǒng)稱。
1.個人辦理;自辦。
1.指私自販運貨物的一伙人。
1.私自吞沒公家的財物。
1.邪曲而違反正道。
舊指女子不經(jīng)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私自投奔所愛的男子,或兩人一起逃走文君私奔相如|兩人早已私奔,追不回來了。
1.指私人的著作。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