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書〉動;行動。
2.
動詞
感化。
1.
動;行動。
1.出自《詩·王風·兔爰》尚寐無吪。
2.出自《聊齋志異·念秧》倘聞人喧,但寐無吪。
2.
感化,教化。
1.出自《詩·豳風·破斧》周公東征,四國是吪。
2.出自《默觚下·治篇九》周公何以能化殷頑於期月?何以東征而四國吪耶?
3.
謂鸞鳥的死亡。
1.出自《禽經》鳳靡鸞吪,百鳥瘞之。
2.出自《過華清宮浴湯泉有述》詩鳳靡鸞吪易,王圖霸業輕。
3.出自《將去日本示從亡諸子》詩鳳靡鸞吪歷幾時,茫茫大地欲何之?
4.
通“訛”。訛誤。
1.出自《冬日雜興》詩殘帙隨風卷,閑窗盡日哦。膽瓶青剝落,梵唄語淆吪。
5.
通“哦”。吟哦;歌唱。
1.出自《玉樓春》詞嬌吪道字歌聲軟,醉后微渦回笑靨。
2.出自《程矞堂至詩以慰之》微宵來鳥倦,落日動烏吪。暫止題襟淚,江鄉近若何。
1.眾人公有的土地。
1.一群小土堆。比喻平凡的事物。
1.聚眾毆斗。
1.各種有害的人或事物。
1.指事情的各方面。
1.多;許多。
1.謂類別甚多﹐不止一種。
1.指各種罪惡。
1.草木的香氣。
2.百花。
3.比喻各種賢能的人。
4.比喻一般的人。
1.許多壞人壞事。
1.諸項費用。
1.猶公憤。
1.民間風謠;眾人的議論。
1.許多山峰。
1.眾人;一般人。
1.萬物的開始。
2.同"眾父"。
1.見"眾眺"。
1.一般的大臣。
1.百姓之長。指國君。
1.指天子。
1.古代宗法制度﹐嫡長子之妻為冢婦﹐諸子之妻稱"眾婦"。又稱介婦﹑庶婦。
1.許多樂工。
2.許多能工巧匠。
3.泛指許多工匠。
1.各種功業﹑事業。
2.眾人之力。
1.多或少。
1.人少抵擋不過人多。
1.雙方人力多少相差極大。
1.見"眾寡懸絶"。
1.各種管樂器。
1.猶眾多。
1.民眾的責難。
1.眾人驚恐疑慮。
1.《論語.衛靈公》"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謂眾人喜愛或眾人厭惡。
1.眾合地獄的簡稱。佛教謂八大地獄之一。
1.猶人和。
1.表演戰斗場面時所擺的一種陣勢。即一人衣羊裘﹐眾披虎皮﹐各持器械圍殺。
1.眾人;百姓。
1.眾人的議論或喧嘩。
1.眾多的迫害和困厄。
1.百草。
1.群鳥的嘴。借指各種議論。
1.眾多的誹謗。
1.謂眾多的毀謗﹐可以銷熔人的骨骼。比喻讒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1.猶眾多。
1.眾人的疑慮。
1.種種毛病。
1.眾人的技藝才能;各種技藝。
1.指各家之言。
1.猶諸士。士﹐周官名﹐司馬的屬員。
1.群猿。
1.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