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容貌;外貌。
2.
動詞
形態,姿勢。身體呈現的樣子;體態。
3.
形容詞
〈書〉資質;才能。
1.
容貌;姿態。
1.出自《神女賦》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
2.出自《琴賦》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3.出自《簡簡吟》殊姿異態不可狀,忽忽轉動如有光。
2.
美好;嫵媚。參見“姿語”、“姿媚”。
1.出自《寄崔純亮》詩群辯有姿語,眾歡無行歌。
2.出自《詠懷》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3.出自《長安有狹斜行》小婦多姿媚,紅紗映削成。
4.出自《石鼓歌》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5.出自《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多寶塔碑》以渾勁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正其年少鮮華時意到書也。
6.出自《過去的足跡·虞山春》但那字卻拘謹得很,遠遠不及酒家里所懸的一聯飛動而有姿媚。
3.
指資質;材質。
1.出自《漢書·谷永傳》疏通聰敏,上主之姿也。
2.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唯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如此。
3.出自《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天然生知姿,學立游夏上。
1.辱罵。
1.埋葬﹐掩埋。
1.毀壞面容。
1.古代宗廟制度之一。撤除不再奉祀的前代宗廟。
1.毀壞﹐消失凈盡。
1.勾銷作廢。
1.指居喪因慕念其親而形容憔悴。
1.虧缺。
2.破損。
1.謂敗壞節操德行。
1.詆毀污辱。
2.玷辱。
1.焚毀。
1.毀謗譏笑。
1.語本《詩.豳風.鴟鸮》"鴟鸮鴟鸮﹐既取我子﹐無毀我室。"后以"毀室"喻國家殘破。
1.謂因居喪過哀致死。
2.殺傷致死。
1.毀壞破碎。
1.指撤換神主。
1.打碎屋瓦﹐涂滅已畫好的田地界線。比喻一種無益有害的行為。
1.詆毀誣陷。
1.廢棄;削除。
1.誹謗﹐嘲笑。
1.指損傷身體或發膚。
1.誹謗之言。
1.太陽的光炎。
1.謂面有憂色。
1.摧毀夷平。
1.取出已撤除的宗廟神主埋葬。
1.謂來之不易的東西一下子被毀掉。
1.破敗之車。
1.毀形自責﹐表示悔過。
1.誣蔑誹謗。
1.火宅。佛教語。比喻眾生生死輪回的三界。
1.哀毀致病。
1.毀損。
2.破壞。
1.將鐘改鑄為鈴。毀大物為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愚蠢行為。
1.將船改成舵。毀大物為小物﹐比喻隨心所欲的不當行為。
1.改換原有的服飾打扮。
1.見"毀訾"。
1.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
2.毀謗;非議。
1.見"毀訾"。
1.見"毀瘠"。
1.見"毀瘠"。
1.毀宗廟之墻。古代舉行葬禮時的一種形式。
2.指已經絕后的宗族。
3.毀滅宗族。
1.中醫指婦女子宮下垂。
1.有病癭腫﹐枝葉不榮的樹木。
1.疲病。語本《詩.周南.卷耳》"陟彼崔嵬﹐我馬虺雙。"毛傳﹕"虺雙﹐病也。"
1.識見。
2.狡黠善辨。
1.佛教經典分經﹑律﹑論三部分,是為三藏,亦稱慧藏。亦特指其中的論藏。
1.機靈的口齒。
1.佛教語。謂能斬斷一切煩惱的智慧。
1.聰明有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