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容貌;外貌。
2.
動詞
形態,姿勢。身體呈現的樣子;體態。
3.
形容詞
〈書〉資質;才能。
1.
容貌;姿態。
1.出自《神女賦》上古既無,世所未見,瑰姿瑋態,不可勝贊。
2.出自《琴賦》既豐贍以多姿,又善始而令終。
3.出自《簡簡吟》殊姿異態不可狀,忽忽轉動如有光。
2.
美好;嫵媚。參見“姿語”、“姿媚”。
1.出自《寄崔純亮》詩群辯有姿語,眾歡無行歌。
2.出自《詠懷》流盼發姿媚,言笑吐芬芳。
3.出自《長安有狹斜行》小婦多姿媚,紅紗映削成。
4.出自《石鼓歌》羲之俗書趁姿媚,數紙尚可博白鵝。
5.出自《虛舟題跋·唐顏真卿多寶塔碑》以渾勁吐風神,以姿媚含變化,正其年少鮮華時意到書也。
6.出自《過去的足跡·虞山春》但那字卻拘謹得很,遠遠不及酒家里所懸的一聯飛動而有姿媚。
3.
指資質;材質。
1.出自《漢書·谷永傳》疏通聰敏,上主之姿也。
2.出自《文選·馬融〈長笛賦〉》唯笛因其天姿,不變其材,伐而吹之,其聲如此。
3.出自《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詩天然生知姿,學立游夏上。
1.謂光著頭不包頭巾。
1.光領。謂衣服只有領口﹐沒有衣領。襟﹐古指衣服的交領。
1.金朝地方司法官名。
2.稱邊疆官吏。
1.赤身顯露。
1.猶禿頭。亦指和尚。
1.元代僧人為罪人祈福免罪的佛事活動。
1.謾罵僧人之詞。
1.猶脫落。
1.蒙語"萬"的音譯。
1.對僧人的蔑稱。
1.見"禿鹙"。
1.亦作"禿秋"。水鳥名﹐頭項無毛﹐狀如鶴而大﹐色蒼灰﹐好啖蛇﹐性貪惡。
2.嘲人之無發若禿鹙。
1.沒有貼邊的裙。
1.謂動機不正的出家人。
2.指禿發的人。
3.喻指肢體殘缺者。
1.不生草木的山丘。
1.謂僧侶。
1.枯樹。亦指樹葉凋盡之樹。
1.形容眼睛轉動靈活。
1.對僧人的譏嘲之詞。
1.見"禿?"。
1.脫發的光頭。
1.形容說話的內容不相連接而顯得生硬突然。
1.對僧尼的惡稱。歪剌為罵人話。
1.尾巴毛疏而短。
2.鰱﹑鳙等類魚的俗稱。
1.貶指年老而無官勢的人。亦用以自嘲。
1.猶禿筆。
1.戲稱毫毛脫落的筆。
1.頭發脫落的人。
1.古代齊人謂無發為禿榟。
1.物短貌。
1.《詩.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孔穎達疏"未經幾時而更見之﹐突然已加冠弁為成人。"后因以"突弁"形容人長大迅速。
1.突然的或急劇的變化。
1.驟然進攻的軍隊。
1.奔突馳騁。
1.沖撞;猛沖。
1.竄出;沖出。
2.突然出現。
3.隆起;凸出。
4.謂出眾地顯露出來。
1.劇烈動蕩。
1.侵凌盜竊。
1.以頭觸地。
1.唐代的一種殘酷刑具。
1.猶突然。
1.迸發;爆發。
1.猶飛躍。指急遽的重大進展。
1.發展十分迅速。
1.軍事用語。突破而穿越。
1.高出;超越。
2.沖過。
1.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稱帽子為"突何"。
1.深黑色。
1.莽撞唐突貌。
1.破壞;沖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