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壵”。
2.
強壯;壯盛;盛大。
1.出自《易·大壯》彖曰:大壯,大者壯也。
2.出自《孟子·萬章下》孔子嘗為委吏矣,曰:“會計當而已矣。”嘗為乘田矣,曰:“牛羊茁壯長而已矣。”
3.出自《傷寒論·太陽病上》表氣壯,則衛固榮守,邪由何入!
4.出自《論孔戣致仕狀》若有德及氣力尚壯,則君優而留之,不必年過七十,盡許致事也。
5.出自《同朱士葉北固山用唐人韻》江愛秋濤壯,山憐宿雨青。
3.
堅實;牢固。
1.出自《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冰益壯……虎始交。
2.出自《石鼓歌》金繩鐵索鎖紐壯,古鼎躍水龍騰梭。
3.出自《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公始至楚,以舊樓櫓不壯,易之千間。城敗非樓櫓咎,蓋言者誤也。
4.出自《馬陵道》他頭里未曾過去時,這橋還壯哩,則怕他踹損了,則除是恁的?!
4.
勇猛;威猛。
1.出自《國語·晉語四》偃也聞之:“戰斗,直為壯,曲為老。”
2.出自《史記·李將軍列傳》單于既得陵,素聞其家聲,及戰又壯,乃以其女妻陵而貴之。
3.出自《文心雕龍·檄移》故觀電而懼雷壯,聽聲而懼兵威。
5.
豪壯;豪邁。
1.出自《漢書·樊噲傳》噲等見上流涕曰:“始陛下與臣等起豐沛,定天下,何其壯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憊也!”
2.出自《文心雕龍·檄移》陳琳之檄豫州,壯有骨鯁。
3.出自《壯游詩》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
4.出自《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爾時心氣壯,百事謂己能。
5.出自《栗子·鵬程》王志翔這番志向誠然壯,但自來好事總是多磨。
6.
壯觀。
1.出自《利涉橋記》蓋奔渡、爭舟、蹴蹋之患既免,而井屋之富,廛肆煙火,與橋相望不絕,甚可壯也!
2.出自《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一》巖前懸石甚壯,當洞門為屏,若垂簾然。
3.出自《三峽》詩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游。
7.
推崇;贊許。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先是時,蜀有司馬相如,作賦甚弘麗溫雅,雄心壯之,每作賦,常擬之以為式。
2.出自《滄海賦》美百川之獨宗,壯滄海之威神。
3.出自《佩韋賦》柳子讀古書,睹直道守節者即壯之。
4.出自《明史·廖永安傳》太祖壯永安不屈,遙授行省平章政事,封楚國公。
5.出自《記遺言》詩余聞而壯其言,詩以志之。
8.
肥壯;粗壯。
1.出自《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其器高以粗,養壯佼。
2.出自《南史·齊隨郡王子隆傳》子隆年二十一,而體過充壯,常使徐嗣伯合蘆茹丸以服自銷損,猶無益。
3.出自《紅樓夢》憑他怎樣,你老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壯呢!
4.出自《山鄉巨變》盛佑亭眼睛看著路那邊的山上的刺蓬里,撲撲地飛起一只麻灰色的肥大的竹雞,眼睛盯著它說道:“好家伙,好壯,飛都飛不動。”
9.
粗細的程度。
1.出自《兒女英雄傳》末后大師傅翻箱倒籠,找出小扭指頭兒壯的一支金鐲子來。
10.
男子三十為“壯”。即壯年。后泛指成年。
1.出自《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
2.出自《楚辭·離騷》及余飾之方壯兮,周流觀乎上下。
3.出自《顏氏家訓·兄弟》及其壯也,各妻其妻,各子其子,雖有篤厚之人,不能不少衰也。
4.出自《韓府君墓志銘》少而奇,壯而強,老而通。
5.出自《雙槐歲鈔·柳莊相術》廷玉幼喜觀書,壯益爽秀。
11.
少壯;年輕。指年未滿二十歲。
1.出自《國語·晉語七》其壯也,強志而用命,守業而不淫。
2.出自《后漢書·循吏傳·任延》更始元年,以延為大司馬屬,拜會稽都尉。時年十九,迎官驚其壯。
3.出自《抱樸子·塞難》我自有身,不能使之永壯而不老,常健而不疾。
12.
指青春。
1.出自《雜詩》榮與壯俱去,賤與老相尋。
13.
壯大;加強。
1.出自《詩·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壯其猶。
2.出自《與鄂州柳中丞書》合下,書生也……陳師鞠旅,親與為辛苦,慷慨感激,同食下卒,將二州之牧,以壯士氣;斬所乘馬,以祭踶死之士。雖古名將,何以加茲!
3.出自《倪煥之》煥之近年來抱著樂觀主義,其原因在想望著希望的光輝,又能構成一種足以壯自己的膽的意象,使自己繼續想望著,不感空虛或倦怠。
14.
指能力強,做事迅速。
1.出自《莊子·徐無鬼》庶人有旦暮之業則勸,百工有器械之巧則壯。
15.
竭力。
1.出自《殺狗勸夫》他壯廝趁,他壯廝挺。
16.
激烈;強烈。
1.出自《后漢紀·獻帝紀一》卓以堅為破虜將軍,冀其和弭,堅討卓逾壯,進屯陽人。
2.出自《嘲鼾睡》詩雄哮乍咽絕,每發壯益倍。
3.出自《歧路燈》又是盛大哥酒太壯,讓的又懇,因喝醉了。
17.
中醫艾灸法術語,一灼稱一“壯”。
1.出自《三國志·魏志·華佗傳》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
2.出自《北史·藝術傳下·馬嗣明》嗣明為灸兩足趺上各三七壯,便愈。
3.出自《重午》詩已孤菖淥十分勸,卻要艾黃千壯醫。
4.出自《聊齋志異·二班》且云:“痛不可觸,妨礙飲食。”殷曰:“易耳!”出艾團之,為灸數十壯,曰:“隔夜愈矣。”
18.
通“莊”。美。參閱祝廉先《〈文選〉六臣注訂訛》。
1.出自《楚辭·離騷》不撫壯而棄穢兮,何不改乎此度。
19.
通“莊”。莊重。
1.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士君子之容,其冠進,其衣逢,其容良,儼然壯然。
20.
通“裝”。盛入。
1.出自《齊民要術·飧飯》香漿和暖水,浸饙少時,以手挼無令有塊。復小停,然后壯。
21.
我國少數民族名。舊作“僮”。詳“壯族”。
1.在言語(書面或口頭)活動中﹐指稱說話人自己的﹐為第一人稱。如"我"﹑"我們"等。在文學作品中第一人稱"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虛構的人物。
法院對案件的最初一級審判。在我國,普通的第一審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但是性質較嚴重、問題較復雜、影響較重大的第一審案件,按其不同程度,分別由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管轄。最高人民法院的第一審就是終審。
1.指普通話陰平﹑陽平﹑上﹑去四類字調中的陰平聲。如"哀""方""肌""秧"等字調為第一聲。
毛澤東劃分三個世界”的內容之一。指美國和蘇聯兩個超級大國。它們依靠遠比別國強大的經濟、軍事力量,在世界上劃分勢力范圍,對別國進行政治干涉、經濟剝削、軍事侵略,企圖稱霸世界,是造成當時國際緊張局勢的根源。
1.技藝最強的能手。
2.直接的﹐帶有原始性質的。
1.戰地的最前線。
2.指直接從事生產勞動等實際活動的地方或崗位。
以直接作用于各種感覺器官的具體刺激。如聲、光、熱、味等為信號的刺激。
1.直接的﹑原始的﹑感性的。
1.佛教語。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稱第一義諦﹑真諦﹑勝義諦。與世諦﹑俗諦或世俗諦對稱。
2.泛指最為重要的道理。
1.同"第一義"。
1.猶官邸。
1.猶宅第﹐住宅。
1.官階品級。
1.屋主﹐戶主。
1.評定罪責。
注意地聽;仔細聽側耳諦聽。
1.通達,順暢。
1.雍容閑雅貌。
1.亦作"棣蕚"。
2.比喻兄弟。
1.謂兄弟同榜。
1.見"棣萼"。
1.《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后因以"棣華"喻兄弟。
1.薔薇科。落葉灌木。葉長橢圓狀卵形,邊緣有重鋸齒。暮春開花,金黃色,單生于短枝頂端。栽培供觀賞。
2.《詩.小雅》有《常棣》篇,《詩序》謂為召公宴兄弟所作。常棣,亦作"棠棣",又作"棣棠"。因以"棣棠"喻兄弟。
1.通達,貫通。
1.謂兄弟友愛。
1.觀看。
1.斜視;顧盼。
1.斜著眼。
1.斜視。
1.顧盼。
1.斜視;細看。
1.結黨。
1.結好。
1.結婚。
1.建造修整。
1.構架。
訂立;簽訂締結友好條約。
1.聯結。
1.締造經營。
1.衣袖相連。
1.締結盟約。
1.結交親熱。
1.修建。
1.聯結而生。
1.訂立盟約。
1.共同訂立某項條約的國家。
創建締造者|締造共和國。
也作芥蒂”。比喻內心不滿或不快心存蒂芥。
1.蜘蛛的別名。
1.亦作"蟚蝬"。亦作"?蝬"。
2.虹的別名。
3.借指橋。
4.比喻才氣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