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臉上起的褶皺,皮膚松弛后會出現。泛指物體表面受到擠壓而出現的褶紋。
2.
動詞
起皺紋;使有皺紋。
1.
打皺。皮膚因松弛而起紋路。亦指皺紋。
1.出自《普曜經·告車匿被馬品》觀諸幼少皆歸老耄,顏色殞落面皺皮緩,國土財寶一切如化。
2.出自《嘲少年》詩莫道韶華鎮長在,發白面皺專相待。
3.出自《黃幾復自海上寄惠金液三十兩戲答》詩皺面黃須已一翁,樽前猶發少年紅。
2.
衣、物等經折疊而顯出痕跡。
1.出自《南山詩》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2.出自《儒林外史》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3.
收縮;緊蹙。
1.出自《齊民要術·漆》若不即洗者,鹽醋浸潤氣徹,則皺,器便壞矣。
2.出自《采桑子》詞瓊窗春斷雙蛾皺。
3.出自《眼兒媚》詞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4.
用同“?”。固執。
1.出自《菩薩蠻·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詞新來情性皺,未敢偎羅袖。
5.
引申為緊縮。
1.出自《慎鸞交·久要》但愿把佳期縮得時光皺,十載更聲并做了一夜籌。
1.猶拘執。
1.謂步伐遲鈍,不靈活。
1.停留;阻隔。
1.謂如涸轍之魚,不能動彈。喻窘困。
2.指窘困之境。
1.利用河流附近的湖泊﹑洼地或劃定的區域,通過節制閘,暫時停蓄洪水,待河槽中的流量減少到一定程度后,再經過泄水閘放歸原河槽。
1.謂記在心中。
1.遲緩;緩慢。
1.逗留徘徊。
1.呆滯而暗淡。
1.積壓的貨物。
2.詈詞。猶言廢物。
1.積壓。亦指積壓的財物。
2.指郁積的思想感情。
1.久病。
1.猶寂靜。
1.積滯,凝結。
指長期處于下位不得升遷的人久為滯客,其意為何?
1.謂不順口。
1.牽累;束縛。
1.難解的條例。
1.停滯;停留。
2.謂有才德的人長久不得官職或不得升遷。
1.郁積的煩悶。
1.郁悶。
稅務機關對逾期未繳納稅款的單位或個人依法征收的罰款。
1.拘泥;固執。
1.言行遲緩。
1.凝結在心中的思念。亦泛指牽掛。
1.凝結;不活動。
1.積于心中的憤怒。
1.水灑落貌。
1.舊謂游蕩而無所依歸的魂魄。
1.郁積之氣。
1.指遺漏未用的人才。
1.積聚于胸中的感情。
1.指滯淹窮困的人。
1.拘禁未審決的囚犯。
1.謂賢人沉抑,不得升進。
1.中醫謂體內積熱。
1.阻塞不通。
1.見"滯澀"。
1.指應賞而長久未賞的人。
1.積壓或難決的事。
1.難通的說法。
1.猶滯想。
1.積壓的訟案。
1.白天埋伏,夜晚活動。
1.白天隱伏,夜里行走。一種隱蔽行動。
1.猶晝伏夜動。
1.日夜勤勉戒慎。語出《易.干》"君子終日干干,夕惕若,厲無咎。"
1.指白晝的時間。
1.古代朝會儀中白晝舉行的宴會。
1.白日光線昏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