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臉上起的褶皺,皮膚松弛后會出現(xiàn)。泛指物體表面受到擠壓而出現(xiàn)的褶紋。
2.
動詞
起皺紋;使有皺紋。
1.
打皺。皮膚因松弛而起紋路。亦指皺紋。
1.出自《普曜經·告車匿被馬品》觀諸幼少皆歸老耄,顏色殞落面皺皮緩,國土財寶一切如化。
2.出自《嘲少年》詩莫道韶華鎮(zhèn)長在,發(fā)白面皺專相待。
3.出自《黃幾復自海上寄惠金液三十兩戲答》詩皺面黃須已一翁,樽前猶發(fā)少年紅。
2.
衣、物等經折疊而顯出痕跡。
1.出自《南山詩》前低劃開闊,爛漫堆眾皺。
2.出自《儒林外史》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
3.
收縮;緊蹙。
1.出自《齊民要術·漆》若不即洗者,鹽醋浸潤氣徹,則皺,器便壞矣。
2.出自《采桑子》詞瓊窗春斷雙蛾皺。
3.出自《眼兒媚》詞溶溶泄泄,東風無力,欲皺還休。
4.
用同“?”。固執(zhí)。
1.出自《菩薩蠻·四月十九日薄暮即事》詞新來情性皺,未敢偎羅袖。
5.
引申為緊縮。
1.出自《慎鸞交·久要》但愿把佳期縮得時光皺,十載更聲并做了一夜籌。
1.謂逐級增加任務和逐級提出各種要求等。
1.猶壘巢。
2.指壘于高處的巢。
1.古代神話中昆侖山上的高城。《文選·張衡》"登閬風之層城兮,構不死而為床。"李善注"《淮南子》曰'昆侖虛有三山,閬風﹑桐版﹑玄圃,層城九重。'禹云'昆侖有此城,高一萬一千里。'"一說,昆侖山最高峰之名。
2.泛指仙鄉(xiāng)。
3.指京師;王宮。
4.重城;高城。
5.指高山之巔。
1.連續(xù)不斷地出來。
1.接連不斷地出現(xiàn),沒有窮盡。
1.同"層見迭出"。
系統(tǒng)在結構或功能方面的等級秩序。具有多樣性,可按物質的質量、能量、運動狀態(tài)、空間尺度、時間順序、組織化程度等多種標準劃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征,既有共同的規(guī)律,又各有特殊規(guī)律。
1.重疊雜沓。
1.層層遞進。
2.逐級遞送。
3.修辭格的一種。用結構相同或相似的語句來表達層層遞進的意思。
1.見"層巔"。
1.亦作"層顛"。
2.高聳而重疊的山峰。
1.謂多重而高大的宮殿。
1.重疊。
1.指高樓。
1.重疊。
1.指高樓的屋頂。
1.猶層樓。
1.重疊聯(lián)綿。
1.高聳而多重的建筑物。
1.高聳的樓觀。
1.高空。
1.深谷。
1.多級的石階。
2.比喻人所處的社會地位,猶言階級﹑階層。
1.猶層見疊出。
1.見"層見迭出"。
1.高山之顛。
1.指深宮。
1.高峻。
1.高空。
1.指重山疊嶺中的霧氣。
1.亦作"層累"。重疊。
2.謂逐層積累。
1.指宋人詩法十三格。
1.高樓。
1.山峰重疊。
1.高張的羅網(wǎng)。
1.指高樓的屋脊。
1.重疊密集。
1.指承甘露的高盤。
1.重疊并立。
1.高空。
1.高大屈曲。
2.指高大屈曲的建筑物。
1.重泉,黃泉。
1.重疊的山。
1.高而深。
2.層層深入。
1.重臺;高臺。
1.起伏的波浪。
2.形容松竹搖曳貌。
1.高峻險阻。
天空的高遠之處流年隨逝水,高誼薄層霄。
1.高聳秀出。
1.重軒。指多層的帶有長廊的敞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