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代打仗時戴的保護頭部的帽子。
2.
名詞
古代稱帝王或貴族的后代。
1.
亦作“冑”。亦作“育”。
2.
專指帝王或貴族的長子。參見“胄子”。
1.出自《書·舜典》夔!命汝典樂,教胄子。
2.出自《世祖武皇帝誄》胄子入學,辟雍宗禮。
3.出自《宇文閬州志》栻嘗以謂,自先王教胄子之法壞,大家世族不得盡成其材。
4.出自《丁未六月七日考試漢教習試院作》詩虞廷胄子肄聲律,漢室小侯齒辟雍。
3.
謂對先輩的承續。
1.出自《宋郊祀歌》夤威寶命,嚴恭帝祖。炳海表岱,系唐胄楚。
2.出自《祭左司李員外太夫人文》胄於茂族,配此德門。
4.
泛指世系。
1.出自《陳處士姚夫人墓志銘》君俛而不肯,久乃言曰:“吾胄出太丘長實,從婺徙臺,貽范、貽序,著名神宗朝。”俛
5.
通“逐”。
1.出自《后漢書·班固傳上》六師發胄,百獸駭殫。
6.
古代作戰時戰士所戴的頭盔。
1.出自《書·費誓》善敹,乃甲胄。
2.出自《詩·魯頌·??宮》公徒三萬,貝胄朱纖,蒸徒增增。
3.出自《后漢書·桓譚傳》安平則尊道術之士,有難則貴介胄之臣。
4.出自《吳都賦》貝胄象弭,織文鳥章。
5.出自《宋史·趙贊傳》矢集於胄。
7.
古代帝王或貴族的后嗣。
1.出自《國語·周語上》〔襄王〕十六年,而晉人殺懷公。無胄。
2.出自《論衡·死偽》疋夫疋婦強死,其魂魄猶能憑依人以為淫厲,況伯有,我先君穆公之胄,子良子孫,子耳之子,弊邑之卿,從政三世矣。
3.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
4.出自《新唐書·儒學傳中·柳沖》先王公卿之胄,才則用,不才棄之。
5.出自《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二月初十日》大抵中國之民,皆神明之胄,最為貴種。
1.爽朗超逸。
1.黎明。
2.明白。
1.謬誤。
1.明朗開豁的自然景象。
2.謂涼爽之氣。
3.豪邁的氣概。
4.爽快;干脆。
1.本作"爽然自失"。
2.形容茫無主見﹐無所適從。
1.見"爽然若失"。
1.飛揚貌。
2.勁捷貌。
3.蒼勁貌。
1.猶敗壞﹐病傷。
1.用滑石粉﹑碳酸鎂﹑氧化鋅﹑硼酸﹑薄荷腦等加香料制成的一種粉末狀的日用品﹐撲在身上可以吸收汗液﹐防止生痱子﹐產生清爽的感覺。
1.使心神爽快。
1.差錯;差失。
1.失實。
1.暢快舒服。
1.明曉。
1.俊朗出眾貌。
2.形容怡然﹐喜悅。
3.清脆響亮。
1.形容地勢高而開闊。
1.差失。
1.明朗灑脫。
1.清爽的味道。
1.失誤。
1.聰穎;明達。
1.率直聰慧。
1.謂使心情暢快。
美麗的景物令人心情暢快,眼睛舒服這里風景如畫,令人爽心悅目。
1.失信。
1.喪失本性。
2.索性;干脆。
1.明麗。
2.聰明俊秀。
1.豪邁奔放。
2.快捷。
1.差謬之言。
2.違背諾言。
1.聰穎特出。
1.爽朗瀟灑。
2.豪放超逸。
1.失約。
1.喪失。
1.直爽。
1.猶言違意。
1.確切,確鑿。
1.確切的解釋。
1.高朗干燥。
1.切合。
1.何處﹔哪里。
1.咨問選擇。
1.何人。當﹐語助詞。
1.誰料。
2.誰肯﹔誰會。
1.哪一個人。
①代詞。誰人;哪個不知其誰何|莫辨誰何。②盤詰;呵叱陳利兵而誰何|誰何宜謹,啟閉宜度|誰何于道路。
1.何家﹐哪一家。
2.誰﹐何人。
3.何處。
4.怎樣。
5.怎能。 6.為什么。 7.甚么。 8.甚么東西。
1.誰﹐何人。
2.猶言甚等樣人﹔甚么東西。帶有輕蔑義。
1.怎能忍受。
1.哪里會。
1.豈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