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暢快舒服。
1.謂辭藻出眾。
1.歡欣鼓舞。
1.文采,辭采。
1.美麗的羽毛。
2.華麗的文辭;文章。
1.亦作"藻繢"。
2.彩色的繡紋;錯雜華麗的色彩。
3.文辭;文采。
4.修飾;作美麗的描繪。
1.見"藻繪"。
1.古代官員衣服上所繡作為等差標志用的水藻及火焰形圖紋。
2.借指官服。
1.傳說中的水木之精。
1.見"藻鑒"。
1.文飾,掩飾。
2.彩色玉墊。
中國古建筑中的一種裝飾性木結構頂棚。多建造在宮殿寶座或寺廟佛壇上方。自天花平頂向上凹進,似穹隆狀。圖形有方形、圓形、八角形,或將這幾種圖形疊加成更復雜的空間構圖,上有各種花紋、雕刻和彩畫。
1.同"藻鑒"。
1.裝飾華美的門戶。
1.清麗鮮明。
1.整飾與磨煉。指人砥礪名節。
1.華麗;艷麗。
2.指華麗的文詞。
1.修養磨練。
1.亦作"藻繂"。
2.古代便于附著圭﹑璋等玉器的裝飾用的墊子。用皮革制成,上面畫雜彩花。《左傳.桓公二年》"藻率鞞鞛。"杜預注"藻率,以韋為之,所以藉玉也。王五采,公﹑侯﹑伯三采,子﹑男二采。"漢張衡《東京賦》"火龍黼黻,藻繂韖厲。"一說,"藻率"為二物。
1.見"藻率"。
1.措詞精密。
1.藻與蘋。亦以指祭品。
1.繁密的色彩。
2.引申為修飾文辭。
1.修飾;裝飾。
2.修飾文詞。
1.做文章的才思。
1.謂文辭美煥。
1.品行。
1.文辭典雅。
1.指詩文。
1.帶彩紋的玉。
1.華美的儀仗。
1.畫舫。
1.梁上有彩畫的短柱。
2.借指裝飾華麗的房屋。
3.比喻浮夸識淺的人。
1.女廚工。
1.即灶馬。
1.即灶地。
1.舊俗祭灶時的祝詞。
1.鹽民聚居設灶煮鹽的地方。
1.舊稱煮鹽工。
2.廚工。
1.小的石塊﹑煤塊等。
1.腌制的魚干。
1.魚醬。
1.腌制魚干。
1.腌漬,鹵煮。
1.見"鲊答"。
1.見"鲊醬"。
1.用于腌制魚肉等食品的陶甕。
1.亦作"鲊葅"。
2.魚醬。
1.見"鲊菹"。
1.指運行的軌道。
1.即蹲鴟。大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