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皮膚、黏膜或肌肉等組織由于局部循環(huán)發(fā)生障礙、發(fā)炎、化膿、內(nèi)出血等原因而突起。
1.
肌肉浮脹。
1.出自《左傳·定公十年》公閉門而泣之,目盡腫。
2.出自《水滸傳》看那店主人時,打的半邊臉都腫了,半日掙扎不起。
3.出自《韋護》果然,珊珊哭過了,眼皮有點紅腫。
4.出自《釋名?釋疾病》腫,鐘也,寒熱氣所鐘聚也。
2.
脹痛;癰。參見“腫瘍”。
1.出自《呂氏春秋·盡數(shù)》形不動則精不流,精不流則氣郁,郁處頭則為腫為風(fēng)。
2.出自《素問·大奇論》肝滿,腎滿,肺滿,皆實即為腫。
3.出自《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病見寒氣則遺溺,使人腹腫。
4.出自《后漢書·濟北惠王壽傳》頭不枇沐,體生瘡腫。
3.
謂物體臃腫。
1.出自《周禮·考工記·輪人》凡揉牙,外不廉而內(nèi)不挫,旁不腫,謂之用火之善。
1.徘徊觀望貌。
1.昌盛發(fā)達。
1.宏大雄偉。
1.興旺不衰。
①善言;正當(dāng)?shù)难哉搶易嗖浴"谥毖詿o諱未敢昌言|昌言無忌。
1.興旺繁衍。
1.菖蒲。昌,通"菖"。
1.菖蒲別名。昌,通"菖"。
1.繁盛貌。
1.首先起義。昌,通"倡"。
1.昌盛逸樂。
1.傳說中人名。為黃帝之子。相傳黃帝娶西陵國之女為正妃,生二子其一曰玄囂,其二曰昌意。見《史記.五帝本紀》。
1.昌盛的后嗣。
1.祥云,瑞云。
1.興隆的國運。
1.猶壯志。
1.亦作"昌葅"。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周天子使周公閱聘魯,魯君饗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以為主國盛禮款待他國使者之典實。
3.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菖"。據(jù)傳周文王嗜昌菹,仲尼食之以取味◇以為傾慕前賢而嗜其所嗜之典實。
1.見"昌菹"。
1.使家族昌盛。
1.猶興起。
1.春秋時邑名,在今山東滕縣東南。周時為薛國。
1.元明時謂男性優(yōu)伶。
1.妓女。
2.用做辱罵婦女的詈詞。
1.詈詞。猶言娼妓胚子。
2.指妓女。
1.妓院。
1.原指從事歌舞的女藝人,后稱賣淫的女子。
1.原指以歌舞為業(yè)的人家,后謂妓院。
2.指妓女。
1.妓院。
1.妓院。
1.歌舞女藝人;賣淫的女性。
1.從事歌舞的藝人,后多指妓女。
1.見"猖勃"。
1.亦作"猖悖"。
2.兇暴悖逆。
1.謂氣焰囂張。
1.猖狂狡猾。
也作猖蹶”。①恣意橫行;放肆無忌劉備如此猖獗,真腹心之患也。②傾覆;失敗智術(shù)淺短,遂用猖獗。
1.見"猖獗"。
1.衣不系帶,散亂不整貌。謂狂妄偏邪。
2.引申為放蕩不羈貌。
3.猶紛亂。
4.猶言猖狂橫行。
1.猶蒼茫。
1.用菖蒲根切制成的腌制品。
單子葉植物,天南星科。多年生水生草本,有香氣。根狀莖粗壯,葉狹長似劍,初夏開黃花,果實紅色。遍布中國各地,民間常在端午節(jié)將菖蒲葉和艾結(jié)扎成束。全草可提取芳香油。根狀莖供藥用,是健胃劑。
1.指端午節(jié)。
1.用菖蒲葉浸制的藥酒。舊俗端午節(jié)飲之,謂可去疾疫。
1.即閶門。
1.即閶闔風(fēng)。
1.鐘鼓聲。
1.西風(fēng);秋風(fēng)。
1.傳說中天上神仙所居的宮殿。
1.古宮門名。
1.指宮門。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