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灶”。
2.
磚石或其他材料制成的一種設備。供烹飪、冶煉、烘焙等用。
1.出自《左傳·成公十六年》塞井夷灶,陳於軍中,而疏行首。
2.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使齊軍入魏地為十萬灶,明日為五萬灶,又明日為三萬灶。
3.出自《論衡·無形》如使成器入灶更火,牢堅不可復變。
4.出自《春渚紀聞·買煙印號》黃山張處厚、高景修皆起灶作煤制墨為世業。
5.出自《劉貴陽說經殘稿·室中有灶說》炊爨之灶,為上穿以置釜,為旁穿以納火。無釜之灶,則窊其上以置火,而不為旁穿。形卑於灶。以照室,則四壁皆明;以暖身,則四旁皆可坐人。
6.出自《沙灶遺風》從此,生荒地上有了人跡,十萬民工在沙灘上壘灶搭鍋,地方也由此得名。
7.出自如:老虎灶;電灶;煤氣灶;太陽能灶。
3.
指灶神。
1.出自《論語·八佾》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
2.出自《風俗通·祀典·灶神》南陽陰子方積恩好施,喜祀灶。
3.出自《帝京歲時紀勝·祀灶》廿三日更盡時,家家祀灶,院內立桿,懸掛天燈。
4.出自《彷徨·祝福》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間時時發出閃光,接著一聲鈍響,是送灶的爆竹。
4.
古代一種熏煙御敵的軍事設置。
1.出自《墨子·備穴》穴內口為灶,令如窯,令容七八員艾,左右竇皆如此。灶用四橐。穴且遇,以頡皋沖之,疾鼓橐熏之。
5.
指灶戶。煮鹽戶。參見“竈稅”。
1.出自《清會典·戶部三·尚書侍郎職掌五》城市、鄉屯、灶、廠、寺觀、店埠、棚、寮、邊徼,皆編之。
6.
喻指家產。
1.出自《醒世恒言·賣油郎獨占花魁》你豈不曉得我家美兒的身價!倒了你賣油的灶,還不勾半夜歇錢哩。
7.
見“跨竈”。本指良馬奔跑時后蹄印躍過前蹄印。因以喻指好馬,良馬。一說,馬櫪曰皂,“竈”為皂之借字,馬生而越過皂,非凡馬。參見清桂馥《札樸》卷五。
1.出自《天祿識余·跨灶》馬前蹄之上有兩空處,名灶門。馬之良者后蹄印地之痕反在前蹄印地之前,故名跨灶。言后步趲過前步也。
2.出自《李自成》他牽著千里雪走了幾步,為著炫耀自己是真正內行,故意用《相馬經》上的術語稱贊說:“跨灶!跨灶!真是好馬!”
8.
見“跨竈”。比喻兒子勝過父親。
1.出自《詩律武庫·跨灶撞樓》家人有嚴君焉,井灶之謂也,是以父喻井灶。或曰:灶上有釜,故生子過父者,謂之跨灶。
2.出自《答陳季常書》長子邁作吏,頗有父風,二子作詩騷殊勝,咄咄皆有跨灶之興。
3.出自《金蓮記·覲圣》問庭前詩禮羞言跨灶。
4.出自《壽廖夫人七十晉一大慶》詩兒曹跨灶心彌喜,孫輩含飴愿早酬。
9.
通“造”。古祭名。
1.出自《周禮·春官·大祝》二曰造
1.蜂蜜的別名。
1.古代裝裱書畫用的一種絲織品。
1.謂千百種花同時開放﹐爭奇斗艷◇借喻事物繁茂紛呈。
2.比喻藝術上的不同形式和風格自由地發展。參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1.比喻藝術上不同的形式和風格的自由發展﹐科學上不同學派的自由爭論。是中國共產黨1956年提出的文藝方針。
1.花朝。舊俗以農歷二月十二日為"百花生日"。一說為農歷二月初二日﹐又說為農歷二月十五日。
1.潭名。在今四川省成都市西郊。潭北有唐代著名詩人杜甫的草堂。
1.亭名。
1.百花之王。多用以對名花的稱頌。
1.在江西省南昌市東湖中。有冠鰲亭﹑九曲橋等勝景。解放后擴建﹐辟為"八一公園"。
2.在江蘇省蘇州市。
3.在山東省濟南市大明湖中﹐又名百花堤。宋曾鞏﹑蘇轍皆有詩詠之。
1.見"百花"。
1.百物化生。
2.千變萬化。
1.猶擘劃。籌謀;計劃。
1.六百兩。鍰﹐古重量名。一鍰為六兩;又說一鍰為六兩又大半兩;又說百鍰為三斤。
1.百草◇亦指百花。
1.中醫經絡穴位名。在頭頂中央。
2.形容多才多藝。
1.亦作"百啄"。
2.猶百口。
1.謂縱有百口也很難解釋。
1.猶言眾口一辭。
1.見"百喙如一"。
1.各種貨物。
2.喻各種各類的知識。
1.宋哥窯瓷器的別稱。
中國古代著名算題。原載《張邱建算經》卷下第三十八題今有雞翁一值錢五,雞母一值錢三,雞雛三值錢一。凡百錢買雞百只,問雞翁、母、雛各幾何?”如設雞翁數為x,雞母數為y,雞雛數為z,就可得一次不定方程組x+y+z=100,5x+3y+13z=100。原書雖列出全部三組正整數答案(4,18,78)、(8,11,81)、(12,4,84),但對解法根據沒有詳述◇世很多人研究此題,并各自得出解法,稱為百雞術”。
1.各種疾病。
2.猶變詐。
1.謂想盡或用盡一切辦法。
1.謂想盡或用盡所有辦法。
1.各種伎倆。
2.各種伎藝。
1.各種手工業工匠。
2.指雜技。
1.猶百端。極言思緒多。
朝鮮古國。公元前1世紀形成。領有朝鮮半島西南部地區,都于慰禮城(今漢城附近)。與高句麗、新羅形成三國鼎立局面,在相互間的戰爭中常處劣勢。公元660年被中國唐朝和新羅聯軍所滅。
1.指學術上的各種派別。
2.泛指各行業從事某種專門活動或有技藝的人。
3.泛指許多人家或家族。
4.見"百家譜"。
1.指乞討來的剩飯。
1.南朝梁時所編的士族世系譜。
1.舊俗為祝嬰兒長命向許多親友乞錢購買的鎖形金銀飾品。
中國舊時的蒙學課本。北宋時編,作者佚名。以姓氏堆砌成句,四言押韻,共四百七十二字◇有許多改編本,如明代的《皇明千家姓》、清代的《御制百家姓》等。
1.舊俗為使嬰兒長壽向各家乞取零碎布帛縫成的衣。亦指多補綴的衣。
2.喻集句詩及拼湊而成的文章。
1.詩體的一種。即集句詩。
1.指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
戰國時期學術界互相爭辯的局面和風氣。在當時,儒、道、墨、名、法、陰陽、縱橫、農、雜等各家,在天道觀、名實關系、社會倫理、禮法制度以及各種政治主張等問題上展開爭論,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文化學術的發展。
1.眾善;各種好事。
1.各家各戶。
1.各種行業的商人。
1.百日之程。謂駑馬亦能致遠。
1.農作物的總稱。
1.各種邪惡。
1.多褶的裙子。
1.宋靳東發所繪古今諫諍百事的畫。
1.一百支箭。亦喻無數憂煩痛苦。
1.所有將領。
2.古代軍隊的下級軍官。百名士兵的指揮者。
1.見"百驍"。
1.蜈蚣的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