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嘆詞
〈書〉文言嘆詞,表示允諾或許可。
2.
名詞
(Yú)姓。
1.
“兪”的新字形。
2.
答應;允許。
1.出自《漢書·揚雄傳上》上猶謙讓而未俞也。
2.出自《全義縣復北門記》詢於群吏,吏葉厥謀;上於大府,大府以俞。邑人便焉。
3.出自《祭歐陽少師文》年始六十,懇辭冕黻,連章累歲,乃俞所乞。
4.出自《野獲編·禁衛·世錦衣掌衛印》上以二臣先人忠孝表著,特俞兵部之請。
3.
報答;答謝。
1.出自《漢書·禮樂志》星留俞,塞隕光,照紫幄,珠熉黃。
4.
安定。參見“俞然”。
1.出自《呂氏春秋·知分》古圣人不以感私傷神,俞然而以待耳。
5.
通“踰”。越過;超過。
1.出自《史記·蒙恬列傳》若知賢而俞弗立,則是不忠而惑主也。
6.
通“渝”。
1.出自《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巴、俞、宋、蔡,淮南《于遮》,文成顛歌,族舉遞奏,金鼓迭起,鏗槍鐺?,洞心駭耳。
7.
通“愉”。參見“俞俞”。
1.出自《莊子·天道》無為則俞俞,俞俞者憂患不能處,年壽長矣。
2.出自《高士傳·姜岐贊》子平幼孤,俞俞守道。
3.出自《后湖》詩人人儻自為,我亦不庀徒,下俚得聞之,各各相俞俞。
4.出自《廣雅》云喜也。又音喻。
8.
姓。
1.出自《通志?氏族略五》俞氏,古有俞跗,善醫。漢有司徒掾俞連……望出漢東河間。
9.
表示感慨。
1.出自《晉書·夏侯湛傳》俞!予聞之,周之有至德,有婦人焉。
10.
表示應答和首肯,猶是、對。
1.出自《書·堯典》帝曰:“俞,予聞,如何?”
2.出自《漢書·揚雄傳下》揚子曰:“俞。若夫閎言崇議,幽微之涂,蓋難與覽者同也?!?/p>
3.出自《后漢書·桓榮傳》帝曰:“俞,往,女諧?!?/p>
4.出自《魏博節度觀察使沂國公先廟碑銘》帝曰:“俞哉!維汝忠孝?!?/p>
1.帝王的詔書﹑制令。
1.圣明。借指皇帝。
1.圣旨;皇帝的委命。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謀劃。
1.皇帝的思慮。
1.指皇宮。
1.謂帝王的游賞。
2.帝王的賞識﹑贊賞。
1.皇帝的命令﹑旨意。
1.指帝位。
1.帝王的謀略。
1.帝王的親筆題字。
1.謂帝王的聽聞。
1.帝王車上懸掛的珠飾網簾。
1.帝王的威嚴。
1.帝王的儀仗﹑侍衛。
1.帝王所作之詩文。
1.指紫微垣。
2.借喻君王。
1.帝王的心意。
1.帝王所居宮室。
1.帝王的威嚴。亦喻指君王。
1.帝王舉行的宴會。
1.喻指帝王的恩澤。
1.帝王內宮。
1.帝王的儀仗。
2.帝王的儀容。
1.借指帝廷﹑君位。扆,帝王座后的屏風。
1.皇帝的旨意或話語。
1.亦作"宸游"。
2.帝王之巡游。
1.帝王所乘車。借指皇帝。
1.屋檐。比喻庇蔭。
2.指帝居。
1.指帝京。清吳長元有《宸垣識略》一書,所記皆當時京師之事。
1.指帝王的詩文。
1.對皇帝的敬稱。
1.帝王的眷注﹑恩寵。瞔,同"眷"。
1.皇帝的賞賜。
1.帝王的手札。
1.皇帝所作的詩文。
1.帝后之正位。
1.帝王的旨意。
1.帝王的心意。
2.偶沿用于稱國家最高領導。
1.帝京,京城。
1.謂帝王的注視﹑觀賞。
1.帝王的關注。
1.即知母。根狀莖可入藥。
1.草名。即五味子。
1.早安。清晨的問候語。
1.清晨散步。
1.早晩參拜。
1.見"晨妝"。
1.指雞清晨啼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