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書〉深遠,形容地方很僻靜、光線暗。
2.
形容詞
隱蔽的;不公開的。
3.
形容詞
使人感覺沉靜、安閑的。
4.
動詞
囚禁;拘禁。
5.
名詞
迷信指私人后所在的陰間。
6.
名詞
幽州,古九州之一,約在今京津地區、河北北部和遼寧南部一帶。
7.
名詞
姓。
1.
潛隱。參見“幽人”。
1.出自《詠懷》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2.出自《山海經圖贊·猾懷》猾懷之獸,見則興役……天下有道,幽形匿跡。
2.
深。參見“幽谷”。
1.出自《送李愿歸盤谷序》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3.
隱秘,隱微。
1.出自《祭王都官文》伺公所為,萬目齊視;奪奸于幽,耋吏喪膽。
4.
幽深隱蔽之處。
1.出自《管子·形勢》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
2.出自《論衡·遭虎》好入山林,窮幽測深,涉虎窟寢,虎搏噬之,何以為變?
3.出自《后漢書·章帝紀》光照六幽。
5.
僻靜;幽雅。
1.出自《入若耶溪》詩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2.出自《江村》詩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
6.
暗;暗淡。
1.出自《禮記·樂記》明則有禮樂,幽則有鬼神,如此則四海之內合敬同愛矣。
2.出自《抱樸子·嘉遁》猶震雷駭則鼛鼓堙,朝日出則螢燭幽也。
7.
微弱。參見“幽光”。
1.出自《史記·樂書》奮疾而不拔,極幽而不隱。
2.出自《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正月》薄薄淡靄弄野姿,寒綠幽風生短絲。
8.
指迷信者所說的陰間。參見“幽府”、“幽司”。
1.出自《聊齋志異·續黃粱》胸中冤氣扼塞,距踴聲屈,覺九幽十八獄無此黑黯也。
9.
墳墓。參見“幽銘”。
1.出自《內閣學士張公墓志銘》我銘其幽,所陳者信。
10.
囚禁。
1.出自《史記·太史公自序》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禍,幽於縲紲。
2.出自《朝野僉載》后孝和即位,果幽則天于上陽宮。
3.出自《明史·太祖紀三》高麗李成桂幽其主瑤而自立。
11.
使消沉。
1.出自《〈比竹馀音〉敘》詞能幽人,使志不申,非壯夫之事,盛世之音也。
12.
用酒、鹽之類腌藏東西。
1.出自《廣雅·釋器》寢、?、郁、??,幽也。
2.出自《齊東野語·配鹽幽菽》昔傳江西一士求見楊誠齋,頗以該洽自負。越數日,誠齋簡之曰:“聞公自江西來,配鹽幽菽,欲求少許。”士人茫然莫曉,亟往謝曰:“某讀書不多,實不知為何物。”誠齋徐檢《禮部韻略》豉字示之,注云:“配鹽幽菽也。”
13.
通“黝”。黑色。
1.出自《詩·小雅·隰桑》隰桑有阿,其葉有幽。
2.出自《禮記·玉藻》一命缊韨幽衡,再命赤韨幽衡,三命赤韨蔥衡。
14.
古代九州之一。參見“幽州”。
1.出自《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北曰幽州。
2.出自《爾雅·釋地》燕曰幽州。
3.出自《書·舜典》流共工于幽洲。
1.即抹胸。
1.用骨牌娛樂或賭博。抹牌的一種。
1.裝出怪模樣。
涂抹黑色。比喻丑化侮辱咱可不能往人家臉上抹黑。
1.涂灰。比喻使之不光彩。
1.見"抹角轉灣"。
1.轉彎抹角。
1.抹掉已辭免的官階。
1.怠慢,輕視。
1.涂掉。
1.揩拭眼淚。
1.同"抹淚揉眵"。
1.見"抹利"。
1.見"抹利"。
1.亦作"抹厲"。亦作"抹麗"。
2.即茉莉花。
1.演戲時化妝涂臉。
1.扭捏作態;風流。
1.亦稱"抹倫"。
2.蒙古語morin的音譯。馬。
1.付錢時抹去整數之外的尾數。
1.見"抹鄰"。
1.齊眉的頭巾。
1.捕捉野獸陷阱旁所設的繩子。其高齊眉,以免行人誤陷,故稱。
1.癡迷;迷糊。形容害相思的神態。
1.方言。挨著門邊。
1.猶整齊。
1.摸牌,打牌。指麻將﹑牌九﹑紙牌等博戲。
1.宋代謂百戲藝人以色粉涂面。
1.方言。捋。
1.亦作"抹殺"。亦作"抹煞"。
2.勾銷;掃滅。
也作抹煞”、抹c04c!薄3溝墜聰;完全去掉一筆抹殺|抹殺別人的成績|事實是抹殺不了的。
1.見"抹摋"。
1.猶抹殺。
1.謂用甜言蜜語哄騙。
1.猶言抹脖子。
1.擦掉。
1.猶言和稀泥。比喻無原則地調和或折中。
1.古代內衣的一種。多為婦女所服。有前片無后片,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故稱。清代又稱肚兜。
1.想討好而結果落得沒趣。
1.圍裙式樣的工作服。
1.白吃,沾便宜。
1.用風月當菜肴。家貧無可待客的戲言。抹,細切;批,薄切。
2.謂吟嘯風月,清高自賞。
1.喻找死。
1.瓦工用來抹灰泥的器具。
1.猶下位。多指卑微的官位。
2.猶末界。
3.最后一班。
1.低級武官。
1.小才;微才。
1.小節,微不足道的操行。
1.下策。
1.制成細末的茶磚。
1.指手工業﹑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