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獸名。猴類。亦稱猶猢,似猴而足短,好登巖樹。
1.出自《爾雅·釋獸》猶,如麂,善登木。
2.
如同;好比。
1.出自《左傳·隱公四年》夫兵,猶火也。
2.出自《送高閑上人序》旭之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
3.出自《三國演義》袁紹未平,劉備未滅,而欲用兵江漢,是猶舍心腹而顧手足也。
4.出自《晉人麈·異聞·捏骨相》朱頗自危懼,殺商事終當發也,然又自慰曰:“以吾之貲,雖彌縫數大獄,猶九牛亡一毛耳。"
5.出自《墳·人之歷史》在內謂之求心力,在外謂之離心力,求心力所以歸同,離心力所以趨異。歸同猶今之遺傳,趨異猶今之調節。
3.
圖畫;描畫。
1.出自《周禮·春官·神仕》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之居。
4.
躊躇疑懼貌。
1.出自《老子》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
5.
舒遲貌。參見“猶然”。
1.出自《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君子猶然如將可及也,而不可及也。
2.出自《逸周書·官人》喜色猶然以出。
6.
笑貌。參見“猶然”。
1.出自《莊子·逍遙游》宋榮子猶然笑之。
7.
可;可能。
1.出自《詩·魏風·陟岵》上慎旃哉,猶來無止。
2.出自《戰國策·燕策一》此其君之欲得也,其民力竭也,安猶取哉?
8.
欺詐。
1.出自《詩·小雅·巧言》為猶將多,爾居徒幾何?
2.出自《明史·方孝孺傳》天降亂離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計兮謀國用猶。
9.
見“猶豫”。遲疑不決。按,“猶豫”為雙聲字,以聲取義,本無定字,故亦作“猶與”、“由與”、“尤與”、“猶夷”等。舊說以“猶”、“豫”為二獸名,性皆多疑,非是。參閱清黃生《義府·猶豫》。
1.出自《楚辭·離騷》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
2.出自《洛神賦》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
3.出自《雙珠記·西市認母》尚未卜是否何如,悲喜集中生猶豫。
4.出自《艱苦奮斗》時勢的危迫實在不能讓我們猶豫了!
10.
副詞。還;仍。
1.出自《詩·衛風·氓》士之耽兮,猶可說也。
2.出自《泊秦淮》詩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出自《竇娥冤》墳頭上土脈猶濕,架兒上又換新衣。
4.出自《蓋滿爹》在這幾間四面通風的大屋里,夏天猶可,一到十冬臘月,人們身子凍得直打戰。
11.
副詞。均;同樣。
1.出自《左傳·襄公十年》從之將退,不從亦退。猶將退也,不如從楚,亦以退之。
2.出自《論衡·禍虛》天地所罰,小大猶發;鬼神所報,遠近猶至。
12.
副詞。太;過。
1.出自《墨子·節葬下》若以此若三國者觀之,則亦猶薄矣。若以中國之君子觀之,則亦猶厚矣。
13.
副詞。則;卻。
1.出自《左傳·文公七年》兵作于內為亂,于外為寇。寇猶及人,亂自及也。
2.出自《韓非子·難一》舜猶不以此說堯令從,己乃躬親,不亦無術乎?
3.出自《中論·本篇》為善而不獲福猶多,為惡而不得禍猶少。
14.
副詞。只;獨。
1.出自《得舍弟消息》詩猶有淚成河,經天復東注。
2.出自《石鼓歌》古器縱橫猶識鼎,眾星錯落僅名斗。
15.
副詞。已;已經。
1.出自《客亭》詩秋窗猶曙色,落木更高風。
2.出自《汪茂南提舉挽詞》學已三冬富,書猶萬卷藏。
16.
副詞。亦;也。
1.出自《泛溪》詩前灣更幽絕,雖淺去猶通。
2.出自《四時田園雜興》詩舍后荒畦猶緑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17.
連詞。尚且。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
2.出自《史記·周本紀》王猶不堪,況爾之小醜乎!
3.出自《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十三年》田橫,齊之壯士耳,猶守義不辱;況劉豫州王室之胄,英才蓋世,眾士慕仰,若水之歸海。
18.
連詞。若;如果。
1.出自《禮記·內則》子弟猶歸器;衣服、裘衾、車馬,則必獻其上,而后敢服用其次也。
2.出自《左傳·襄公十年》猶有鬼神,於彼加之。
3.出自《韓詩外傳》卷八孔子曰:“猶以為周公為天下黨,則以同族為眾,而異族為寡也。”
19.
通“猷”。謀,規劃。
1.出自《詩·大雅·常武》王猶允塞,徐方既來。
2.出自《隸釋·漢太尉劉寬碑》朝克忠讜,思其良猶。
3.出自《送崔指揮謙漕運還大河》詩山南后裔聲名在,要識清朝有壯猶。
4.出自《訄書·訂文》國無政者,其出話不然,其為猶不遠,官事民志,日以啙偷。
20.
通“猷”。道;道路。
1.出自《詩·小雅·小旻》匪先民是程,匪大猶是經。
2.出自《商君書·賞刑》明賞之猶至于無賞也,明刑之猶至于無刑也,明教之猶至于無教也。
21.
通“猷”。順,沿著。
1.出自《詩·周頌·般》嶞山喬岳,允猶翕河。
22.
通“訧”。責怪。參閱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孚部》。
1.出自《詩·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無相猶矣。
23.
通“由”。行;做。
1.出自《左傳·昭公十四年》殺親益榮,猶義也夫!
24.
通“由”。從。
1.出自《孟子·公孫丑上》紂之去武丁未久也……然而文王猶方百里起,是以難也。
2.出自《怨情》詩新人如花雖可寵,故人似玉猶來重。
3.出自《又答氈帳》詩莫嫌雪里聞氈帳,作事猶來未合時。
25.
通“由”。由于。
1.出自《公孫龍子·通變論》若舉而以是,猶類之不同。
2.出自《呂氏春秋·論威》舉兇器,行兇德,猶不得已也。
3.出自《河陽縣作》詩福謙在純約,害盈猶矜驕。
4.出自《史通·煩省》余以為近史蕪累,誠則有諸,亦猶古今不同,勢使之然也。
26.
通“欲”。要。
1.出自《墨子·明鬼下》齊君由謙殺之,恐不辜;猶謙釋之,恐失有罪。
2.出自《讀書雜志·墨子三》由、猶皆欲也。謙與兼同。言欲兼殺之、兼釋之也。
27.
通“蕕”。臭草。借指惡臭。
1.出自《管子·地員》下土曰五猶。五猶之狀如糞。
28.
姓。
1.出自漢有猶玉,見《隸釋·漢學師宋恩等題名碑》。
1.猶珍藏。
1.珍貴的收藏物。
2.珍視并收藏。
1.仙草;藥草的美稱。
1.珍貴的物產。
2.泛指財寶。
1.華美的車子。《管子·乘馬》"君有珍車珍甲,而莫之敢有。"一說,為破敝之車。參見"珍甲"。
1.美池。
1.珍貴而奢侈。
1.珍惜寵愛。
1.良田。
1.珍貴的賜物。
1.謂攜帶珍美食品探望老人。
1.美麗的花叢。
1."山珍海錯"的省稱。泛指珍異食品。
1.美發。
1.玉殿,帝王的宮殿。
1.精美的竹席。
1.猶言保重調養。
1.指可口的肉食。
1.奢侈享受所用的開支。
1.珍奇的符瑞。
1.收藏寶物的倉庫。
1.指珍貴甘美的食品。
1.對他人贈物表示感謝之詞。
1.珍奇的供品。
1.珍貴的貢品。
1.亦作"珎恠"。亦作"珎怪"。亦作"珍恠"。
2.珍貴奇異。
3.珍貴奇異之物。
4.珍貴奇異的食物。
1.見"珍怪"。
1.天子使者所持的符節。
1.亦作"珍瓌"。
2.珍寶。
1.山珍海味。
1.見"珍瑰"。
1.珍藏。
1.謂專主某項業務或某個部門。
1.古代主祭之官應得的祭肉。
1.宋代特稱職分田的租賦。
1.植物保護。
覆蓋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稱。是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范圍,全球性的稱世界植被”,地區性的稱地方植被”。根據來源,可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1.設置標志。
1.樹立標竿。
1.樹立志向操守。
1.長成。
1.形容聲音相持不散。
1.傳說中的草名。
1.結黨;樹立黨羽。
1.謂拉幫結派以謀求私利。
1.見"植黨營私"。
1.立德。
1.直視。
1.謂頭發豎起。
2.謂額上毛豎起。
1.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