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亦作“壧”。亦作“嵒”。亦作“嵓”。亦作“巗”。亦作“巖”。
2.
崖岸,山或高地的邊。
1.出自《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潛處乎深巖。
2.出自《文選·揚雄〈羽獵賦〉》凌堅冰,犯嚴淵,探巖排崎,薄索蛟螭。
3.
山峰。
1.出自《楚辭·天問》阻窮西征,巖何越焉。
2.出自《登石門最高頂》詩連巖覺路塞,密竹使徑迷。
3.出自《夢游天姥吟留別》詩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4.
石窟;洞穴。
1.出自《莊子·在宥》故賢者伏處大山嵁巖之下。
2.出自《西枝村尋置草堂地夜宿贊公土室》詩昨枉霞上作,盛論巖中趣。
3.出自《贈巖居僧》詩石如麒麟巖作室,秋苔漫壇凈於漆。
4.出自《徐霞客游記·楚游日記》其上更見石崖攢舞,環玦東向,其下則中空成巖,容數百人。
5.
險要。參見“巖邑”。
1.出自《左傳·隱公元年》制,巖邑也,虢叔死焉。
2.出自《周大將軍襄城公鄭偉墓志銘》國有巖邑,朝多君子。
3.出自《早發成皋望河》詩清晨發巖邑,車馬走??轅。
4.出自《送劉孔安北上》詩出宰兩巖邑,弘譽東西馳。
6.
高。
1.出自《廣雅·釋詁四》巖,高也。
2.出自《寨兒令·戒嫖蕩》曲巖眉淡掃月初三,亸烏云斜墜金簪。
3.出自《高皇帝像贊》上之巖也,天高以覆耶?下之豐也,地載以厚耶?
7.
高廊。
1.出自《戰國策·齊策六》左右顧無人,巖下有貫珠者,襄王呼而問之曰:“女聞吾言乎?”
2.出自《營造法式·檐》步檐謂之廊,峻廊謂之巖。
8.
巖石。構成地殼的石頭。詳“巖石”。
9.
古地名傅巖的略稱。詳“巖野”。
1.出自《書·說命上》王庸作書以誥曰:“以臺正于四方,惟恐德弗類,茲故弗言。恭默思道,夢帝賚予良弼,其代予言?!蹦藢徹氏螅乱孕闻郧笥谔煜?。說筑傅巖之野,惟肖,爰立作相。王置諸其左右。
2.出自《與杜相公書》當今內自京師,外至巖野,宿師碩士,杰立相望。
3.出自《宋史·楊徽之傳》乃至周巖野以聘隱淪,盛科選以來才彥。
4.出自《潛書·用賢》二賢近在左右,人皆不知;其處於下位,淪於巖野者,又孰從而知之。
1.病死。
1.猶病眼。
1.眼睛患病。
2.患病的眼睛。
1.見"病態"。
1.謂耽于癖好。
1.病愈。
1.指疾病表現于面部的氣色。
2.指病人的氣息。
1.疾病變化的情況。
1.抱病之身。
1.病愈。
1.生病的人。
2.謂使人民困頓。
3.謂擾亂為害人們。
1.有病的面容。
疾病沉重已不可救治病入膏肓,已是無法可想。
1.患病而衰弱。
1.謂同病相憐﹐互相慰藉。
1.苦于涉水渡川。
1.體弱多病之身。
1.指多病瘦損的沈約。
1.患者歷次所患疾病及診療情況。
1.病情﹐病狀。常用于較重的病。
1.因病去世。
1.謙詞。懦弱無能的守宰。
1.謂因病瘦損。
1.猶言憂民憂俗。
1.病人的床鋪。
不正常、不健康的情形、表現病態心理|他身體很不好,一看就是病態相。
1.病軀。
2.指疾病。
1.疾病。
2.毛病;缺點。
1.患病的民眾。
1.因病退休。特指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因病退回原居住地。
1.患健忘之癥。
1.病情危急。
1.臥病﹐因病躺下。
1.病初愈。
1.指欲殘之花。
1.疾病表現出來的癥狀。
1.指患消渴之癥。
1.患消渴病。
1.謂患心痛之疾。
2.指人的心理行為等發生異常狀態的疾病。
3.指病中的心情。
1.因病休息的假期。
1.亦作"病厭厭"。
2.病弱精神不振貌。
1.謂老眼昏花。
2.眼睛有病;有病的眼睛。
1.說夢話。
1.見"病懨懨"。
1.中暑。
1.敗殘之葉。
1.病愈。
1.猶非議。
1.發生疾病的原因。
1.喑啞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