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形容詞
下流;鄙陋。鄙劣。
2.
形容詞
〈書〉多;雜。煩瑣。
3.
見“猥褻”。①淫穢,下流。②做下流的動作。
1.
總括。參見“猥計”。
1.出自《管子·八觀》以人猥計其野。
2.
多;繁多。
1.出自《后漢書·仲長統傳》橫稅弱人,割奪吏祿,所恃者寡,所取者猥。
2.出自《三國志·魏志·王基傳》天下至廣,萬機至猥。
3.出自《北史·周紀上·明帝》時事殷猥,病困心亂,止能及此。
3.
大;粗大。
1.出自《嘲鼾睡》詩澹師晝睡時,聲氣一何猥!
4.
堆積。
1.出自《漢書·董仲舒傳》科別其條,勿猥勿并。
2.出自《三國志·魏志·崔林傳》方今軍旅,或猥或卒,備之以科條,申之以內外,增減無常,固難一矣!
5.
雜濫;繁瑣。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2.出自《新唐書·奚陟傳》中書令李晟有紙筆猥料積于省,它日以遺舍人,而雜事舍人常私有之,陟均舍寮無厚薄。
3.出自《明史·刑法志三》家人米鹽猥事,宮中或傳為笑謔。
6.
并;一同。
1.出自《論衡·宣漢》周有三圣,文王、武王、周公,并時猥出。
7.
猛烈。參見“猥發”。
1.出自《論衡·死偽》臭聞于天,多藏食物,腐朽猥發,人不能堪毒憤。
8.
謬;錯誤地。
1.出自《晉書·劉聰載記》陛下不垂三察,猥加誅戮。
2.出自《酌古論一·先主》今陛下不亟圖進取,而猥信吳人之和。
9.
鄙陋;卑劣。
1.出自《論衡·狀留》無道理之將,用心暴猥。
2.出自《重上后秦主姚興表》臣愚鈍而猥,蒙陛下褒飾之美。
3.出自《與人論文書》今夫韓、呂、鎦、柳所為,自以為古文辭,縱材薄不能攀姬漢,其愈隋唐末流猥文固遠。
10.
親昵;親近。
1.出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紀》詔驃騎將軍司馬宣王討之
2.出自《顏氏家訓·書證》或以侍祠猥朝,侯非列侯,故曰小侯。
11.
畏懼。
1.出自《醒世姻緣傳》待要自己趕來擒捉,一來也被打得著實有些狼狽,二來也被這個母大蟲打得猥了。他雖前世是個狐精轉化,那狐貍畢竟也還怕那老虎。
12.
通“隈”。山、水等彎曲的地方。
1.出自《漢書·溝洫志》河決率常於平原、東郡左右,其地形下而土疏惡。聞禹治河時,本空此地以為水猥,盛則放溢,少稍自索。
13.
指積弊。
1.出自《漢書·五行志上》昔秦受亡周之敝,而亡以化之;漢受亡秦之敝,又亡以化之。夫繼二敝之后,承其下流,兼受其猥,難治甚矣。
14.
副詞。茍,隨便。
1.出自《史記·律書》世儒暗於大較,不權輕重,猥云德化,不當用兵,大至君辱失守,小乃侵犯削弱。
2.出自《文選·楊惲〈報孫會宗書〉》然竊恨足下不深惟其終始,而猥隨俗之毀譽也。
3.出自《五經辨惑上》孔子固嘗以闕文語人,豈有特著一書,以為大典,乃猥存此等而不辨者,況又非所可疑乎,只是后來脫之耳!
4.出自《籌洋芻議·變法》今見他人之我先,猥曰不屑隨人后,將跬步不能移矣!
15.
副詞。驟然;突然。
1.出自《漢書·王莽傳中》貉人犯法,不從騶起,正有它心,宜令州郡且尉安之。今猥被以大罪,恐其遂畔。
2.出自《公羊傳·成公十八年》晉殺其大夫胥童
3.出自《后漢書·南蠻傳》先帝舊典,貢稅多少,所由來久矣。今猥增之,必有怨叛。
4.出自《三國志·魏志·高柔傳》太祖欲遣鐘繇等討張魯,柔諫,以為今猥遣大兵,西有韓遂、馬超,謂為己舉,將相扇動作逆。
16.
副詞。猶辱、承。謙詞。
1.出自《答臨淄侯箋》猥受顧錫,教使刊定,《春秋》之成,莫能損益。
2.出自《搜神記》家女子并丑陋,而猥垂榮顧。
3.出自《單刀會》猥勞君侯屈高就下,降尊臨卑,實乃魯肅之萬幸也。
4.出自《〈英杰歸真〉敘》小官等猥以菲才,夙叨恩眷。
1.桅社會。
桅性大的事情。
1.責其罪過;譴責。
1.猶禍機。
比喻引起禍患的人或事。
禍根。
1.猶禍階。謂禍之所由來。
1.指禍害所由產生的裂痕。隙,釁隙,嫌隙。
1.指死地。
1.猶禍隙。
1.災害。
災禍招惹~。
1.謂淫逸過度,則天降之以禍。語出《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蔡沈集傳"天之道,善者福之,淫者禍之。"
1.猶言罪惡累累。稔,喻積久。
1.禍殃。
1.災禍的根源。
1.災害;災難。
1.謂禍患來臨在即。旦夕,謂早晨或晩上,喻短時間。
1.舊時印書,多用棗木﹑梨木雕版,因謂濫刻無用的書為"禍棗災梨"。參見"梨棗"。
1.作禍殘害。
1.猶禍適。
1.惹禍的根源。
1.災禍與罪愆。
1.昏昧,糊涂不明。
1.糊涂。
2.蒙蔽。
1.迷亂變化。
1.迷惑。
1.迷惑。
1.迷亂之病。謂精神失常。
2.指沉湎女色,喪失心志之病。
1.佛教指塵世之煩惱,謂其害如箭之著身,故名。
1.以美色迷惑。
1.迷惑不解。
1.迷亂。
1.迷惑困擾。
受騙沉迷惑溺于聲色|抑何惑溺之深也!
1.昏庸糊涂的人。
2.迷惑人。
1.迷惑世人。
1.蠱惑世人。
1.迷惑人心之術。
1.糊涂,疑惑。
2.陰謀鬼計。
1.迷于邪說。
1.使之疑而誤之。
2.謂迷之使誤。
1.迷亂;混亂。
1.謂惑溺不明。
2.疑惑,懷疑。
1.精神失常。
1.邪念。
1.亦作"惑營"。
2.迷惑。
1.見"惑熒"。
1.疑心。
2.惑亂之心。
1.迷惑眾人。
2.受迷惑的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