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擬聲詞
形容大哭聲、嘔吐聲等。
1.
嘔吐;吐出。
1.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其兄自外至,曰:“是????之肉也!”出而哇之。
2.出自《聊齋志異·酒蟲》忽覺咽中暴癢,哇有物出,直墮酒中。
2.
靡曼;靡曼的樂聲。
1.出自《法言·吾子》中正則雅,多哇則鄭。
2.出自《隋書·地理志中》其俗好教飾子女淫哇之音。
3.
哭;叫喊。
1.出自《董伯懿示裴晉公平淮右題名碑詩用其韻和酬》空城豎子已可縛,中使尚作啼兒哇。
4.
象聲詞。形容哭叫聲或鳥啼聲。
1.出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春蘭在旁邊,哇的一聲,哭將起來。
2.出自《野草·秋夜》哇的一聲,夜游的惡鳥飛過了。
5.
用同“蛙”。
1.出自《心聲》詟鯨呿於哇鳴,諧鳳吹於蚓竅。
6.
見“哇咬”。形容聲音繁細。
1.出自《文選·潘岳〈笙賦〉》哇咬嘲??,一何察惠;訣厲悄切,又何磬折。
2.出自《采菱行》笑語哇咬顧晚暉,蓼花綠岸扣舷歸。
7.
見“哇咬”。俚俗的音樂;民歌。
1.出自《舞賦》眄般鼓則騰清眸,吐哇咬則發(fā)皓齒。
2.出自《吊屈原文》哇咬環(huán)觀兮,蒙耳大呂。
3.出自《讀梅氏詩有感示徐生》詩吾嘗哀世人,聲利競爭貪。哇咬聾兩耳,死不享《韶》《咸》。
4.出自《賈禮耕用昌黎石鼓歌韻贈詩和贈一首》夔襄子野不在世,奈此哇咬群聲何!
1.受人接待的婉辭。猶打擾。
1.選擇人。
1.迎回落日。喻助廢帝復(fù)位。
1.討好別人以求自己安身。
1.亦作"取舍"。
2.擇用與棄置;選擇。
1.吸收。
1.取得勝利;獲得成功。
1.選取士人。
1.取用事例,應(yīng)用典故。
2.猶行事。
1.得到利益。
2.謂借以取得好的姿勢。
1.娶妻。
1.尋求適意。
1.拿取和收受。
1.猶贖回。
1.尋求統(tǒng)帥。
1.古代一種祭祀的禮儀。在月下用銅鏡收取露水,以示明潔之義。語本《周禮·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齯明燭共明水"漢鄭玄注"取水者,世謂之方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陰陽之潔氣也。"
2.壯族齋祭死者的一種禮儀。
1.見"取悅"。
1.猶敢死。
1.謂用銅制的凹鏡向日取火。
1.索取;奪取。
1.索取;討。
1.猶透徹。
1.選取經(jīng)由的道路。
1.猶審問。
2.猶詢問。
1.招致欺凌﹑侮辱。
1.謂以恭順的態(tài)度迎合他人。
1.指古代已嫁女子于五月間回娘家看望父母。
1.取得居人之前的地位。
1.招致嫌隙。
1.以某事物作為榜樣。
2.取某事物之征象。
1.亦作"取銷"。
2.使原有的制度﹑規(guī)章﹑資格﹑權(quán)利等失去效力。
1.見"取消"。
1.見"取效"。
1.亦作"取効"。
2.收效。
1.取得信任。
1.被埋沒。
1.從大量物品或材料中抽取少數(shù)做樣品。
1.猶言求義。謂就義而死。
1.謂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語本《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猶隨意。
2.采取其意。
1.即應(yīng)舉。參加科舉考試。
1.謂取足賦稅。
1.雇傭工。
1.招致怨恨。
1.選取朋友;交友。
1.亦作"取與"。收受和給予。
2.形容操琴時內(nèi)收和外放的指法。
1.見"取予"。
1.博取稱贊或好名聲。
1.招致怨恨。
1.取作準(zhǔn)則﹑規(guī)范或榜樣。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