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名詞
古時灶旁的出煙口,相當(dāng)于今天的煙筒。
2.
動詞
凸起;凸出。
3.
名詞
突起的簡稱。
4.
副詞
忽然。
5.
動詞
猛力沖。
6.
擬聲詞
模擬某些有節(jié)奏的聲音。
1.
亦作“宊”。
2.
襲擊。
1.出自《墨子·備城門》今之世常所以攻者,臨、鉤、沖、梯、堙、水、穴、突、空洞、蟻傅、??辒、軒車。
2.出自《丁銳義傳》營諸軍輕賊屢敗,往往解怠。賊乃夜開城二門突官兵。
3.出自《三國志·魏志·武帝紀(jì)》青州兵奔,太祖陣亂,馳突火出。
3.
穿;破。
1.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鄭子展、子產(chǎn)帥車七百乘伐陳,宵突陳城,遂入之。
2.出自《后漢書·楊秉傳》及捕得方,囚系洛陽,匡慮秉當(dāng)窮竟其事,密令方等得突獄亡走。
4.
沖撞。
1.出自《文選·班固〈西都賦〉》窮虎奔突,狂兕觸蹶。
2.出自《續(xù)資治通鑒·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主出獵,遇奔鹿突之,墮馬,嘔血數(shù)日。
3.出自《賓退錄》淮右浮屠客吳,日飲于市,醉而狂,攘臂突市人,行者皆避。
5.
冒;觸犯。參見“突盜”。
1.出自《求自試表》必乘危躡險,騁舟奮驪,突刃觸鋒,為士卒先。
6.
豎起;凸出。
1.出自《莊子·說劍》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后之衣,瞋目而語難。
2.出自《呂氏春秋·任地》子能以洼為突乎?子能藏其惡而揖之以陰乎?
3.出自《越州永福院大像贊序》逮諸菩薩弟子,凡十有二軀,以及四壁楣帶、奧窔之象,或突或繪,咸因彼置此。
7.
煙囪。參見“突隙”。
1.出自《文選·班固〈答賓戲〉》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2.出自《漢書·霍光傳》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yuǎn)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出自《雨夜》詩麥?zhǔn)旒壹蚁矇櫹?,龜堂依舊突無煙。
8.
洞穴。
1.出自《三國志·魏志·明帝紀(jì)》諸葛亮圍陳倉
2.出自《游仙窟》娘子莫分疏,兔入狗突里,知復(fù)欲何如!
9.
劣馬。
1.出自《漢書·刑法志》是猶以鞿而御??突。
10.
象聲詞。
1.出自《三俠五義》說著話,他就突、突、突、突跑下山來。
11.
通“塗”。涂抹。
1.出自《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亮與徐庶并從。
2.出自《義府·白堊突面》突即涂,語言之轉(zhuǎn)。俗語糊涂,或作鶻突是也。
12.
通“塗”。見“胡突”。
1.出自《冤家債主》閻神也有向順,土地也不胡突。
2.出自《哨遍·高祖還鄉(xiāng)》套曲有甚胡突處?明標(biāo)著冊歷,見放著文書。
3.出自《二刻拍案驚奇》連小人心里也胡突。
13.
忽然;猝然。
1.出自《詩·齊風(fēng)·甫田》婉兮孌兮,總角礦兮,未幾見兮,突而弁兮。
2.出自《漁父·朝帝》詞九轉(zhuǎn)功成數(shù)盡乾,開爐撥鼎見金丹。餐餌了,別塵寰。足躡青云突上天。
3.出自《英烈傳》﹝陳友諒﹞一聞天兵突到,以為從天而下,驚得魂不附體。
4.出自《星空·孤竹君之二子》瞥見伯夷,突前捉臂牽曳。
1.煉丹術(shù)。
1.亦作"丹?"。
2.赤誠的心。
1.赤誠的心。
1.仙酒。
1.紅潤的面容。
2.比喻紅色的花瓣。
1.地名。傳說為堯的誕生地。
1.道教所說的仙水。
1.丹旌。
1.紅樓。多指宮﹑觀。
1.煉丹的爐灶。
1.指南方大地。
1.紅色和石青色。泛指中國畫所用的各色顏料。
1.神話傳說中毛羽紅色的鸞鳥。
1.帝王的詔令。
北歐國家。在波羅的海出北海處,包括日德蘭半島大部及西蘭等島嶼。面積
4.31萬平方千米。人口520萬(1994年)。首都哥本哈根。地勢低平。溫帶海洋性氣候。經(jīng)濟發(fā)達(dá)。豬肉和乳制品出口居世界前列。漁業(yè)也較重要。造船業(yè)馳名世界。
丹麥的主體民族。另有少數(shù)分布在美國、加拿大和德國等國。約558萬人(1985年),講丹麥語。多信基督教新教。主要從事輕工業(yè)、畜牧業(yè),沿海居民多從事漁業(yè)。
1864年普魯士聯(lián)合奧地利對丹麥發(fā)動的戰(zhàn)爭。結(jié)果丹麥戰(zhàn)敗,被迫放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等地。這是普魯士通過王朝戰(zhàn)爭統(tǒng)一德意志的第一步。
1.朱紅的屋脊。
1.朱墨和黑墨。古人用于書寫與點校書籍。
1.傳說上古帝王少皞時的官名。
1.古代行藉田禮用的農(nóng)具,因涂成赤色,故稱"丹耦"。二耜為耦。
1.紅色的荷花。
1.紅花。
1.赤誠的心。
2.琥珀的別名。
1.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齒在逾立,則嘗夢執(zhí)丹漆之禮器,隨仲尼而南行。"后以"丹漆隨夢"指追隨前哲。
1.同"丹旗"。
舊時點校書籍用的丹砂和鉛粉(朱筆書寫,鉛粉涂抹)丹鉛點勘。
1.見"丹黃甲乙"。
1.猶丹誠。
1.神仙居住的巖穴。
1.赤誠懇切。
1.指鳳凰。
2.泛指紅色羽毛的鳥。
①中國古代繪畫常用紅、青兩色,故稱畫為丹青”。杜甫《丹青引·贈曹將軍霸》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币部煞Q繪畫藝術(shù)為丹青”。《晉書·顧愷之傳》尤善丹青,圖寫甚妙?!泵耖g稱畫工為丹青師傅”。②比喻堅貞。因丹青兩色不易變易丹青不渝。
1.指朝廷廟堂。
1.指古代功臣的畫像。古代天子為表彰功臣的功勛,令畫工畫其像于臺﹑閣中,故稱。
1.畫工。
1.樹名。
1.竹名。
1.亦作"丹邱"。
2.傳說中神仙所居之地。
1.見"丹丘"。
1.一種紅曲。用于防腐。
1.赤色的宮闕。
2.借指皇帝所居的宮廷。
1.赤色的喜鵲。晉王嘉《拾遺記.周》"﹝周昭王﹞二十四年,涂修國獻(xiàn)青鳳﹑丹鵲各一雌一雄。孟夏之時,鳳﹑鵲皆脫易毛羽。聚鵲翅以為扇,緝鳳羽以飾車蓋也。"后多用作信使的代稱。
1.紅花。
1.亦作"丹沙"。
2.即朱砂。礦物名。色深紅,古代道教徒用以化汞煉丹,中醫(yī)作藥用,也可制作顏料。
3.指丹砂煉成的丹藥。
1.傳說古有丹砂井,人飲其水而得壽。
1.即丹訣。
1.丹扉。
1.紅色的衣裙。
1.煉丹的方士。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