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動詞
向著同一個方向,跟“逆”相對。
2.
介詞
依著自然情勢(移動);沿(著)。
3.
動詞
使方向相同;使有秩序有條理(常用重疊形式)。
4.
介詞
隨,趁便。
5.
形容詞
順利;順暢。
6.
形容詞
有秩序;有條理。
7.
動詞
適合,不別扭。
8.
名詞
(Shùn)姓。
9.
動詞
依從;不違背。
10.
動詞
依次。
11.
名詞
按一定的順序或方向。
1.
道理。
1.出自《漢書·文帝紀》孝悌,天下之大順也。
2.
順理,合乎事理。
1.出自《易·蒙》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順也。
2.出自《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其亂順,犯順不祥。
3.出自《后漢書·荀彧傳》誠因此時奉主上以從人望,大順也。
4.出自《新安吏》詩況乃王師順,撫養甚分明。
3.
指順理者。
1.出自《書·太甲上》予弗狎于弗順。
4.
順應;依順。
1.出自《易·革》天地革而四時成,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革之時大矣哉。
2.出自《詩·大雅·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3.出自《送殷員外序》唐受天命為天子,凡四方萬國,不問海內外無大小,咸臣順于朝。
4.出自《兒女英雄傳》且自順了他的性兒,我自有道理。
5.
柔順;和順。
1.出自《易·豫》圣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
2.出自《文選·潘岳〈寡婦賦〉》奉蒸嘗以效順兮,供灑掃以彌載。
3.出自《故江南西道觀察使贈左散騎常侍太原王公墓志銘》與其友處,順若婦女。
6.
安;安定。
1.出自《詩·大雅·公劉》既順乃宣,而無永嘆。
7.
沿著同一個方向。
1.出自《詩·魯頌·泮水》順彼長道,屈此群丑。
2.出自《兒女英雄傳》便依著那兩個騾夫說的路數兒,順了大道一路尋來。
3.出自《春》石壁上滿生著青苔和野草,從縫隙中沁出的泉順了石壁流著。
8.
任情;放任。
1.出自《墨子·非儒下》不可夫儒浩居而自順者也,不可以教下。
2.出自《孟子·公孫丑下》且古之君子,過則改之;今之君子,過則順之。
9.
順便;趁便。
1.出自《揚州夢》小生姓白名謙……頗有幾貫貲財,人口順以員外呼之。
10.
有條理;通順。
1.出自《荀子·榮辱》故曰斬而齊,枉而順,不同而一,夫是之謂人倫。
2.出自《文賦》或辭害而理比,或言順而義妨。
3.出自《南陽樊紹述墓志銘》文從字順各識職。
4.出自《二心集·幾條“順”的翻譯》譯得“信而不順”的至多不過看不懂。
11.
順序;次序。
1.出自《左傳·宣公四年》鄭人立子良。辭曰:“以賢則去疾不足,以順則公子堅長。”
2.出自《大唐新語·舉賢》張楚金,年十七,與兄越石同以茂才應舉。所司以兄弟不可兩收,將罷越石。楚金辭曰:“以順則越石長,以才則楚金不如,請某退。”
12.
有次第地放置或移動物件。
1.出自《儀禮·士冠禮》洗有篚,在西,南順。
2.出自《西游記》他見面前無人,就弄神通,順出棒來,吹口仙氣,叫“變!”
3.出自《兒女英雄傳》你把那大杠順在外頭;肩杠、繩子、墊子都堆在這院子里。
4.出自《煩惱》劉久發嘆息著,順下鋤頭在墳園拜臺上坐下來。
13.
前后一致;使整齊,有條理。
1.出自《活地獄》有天外縣解上來一個盜首,說是有過口供的了,只須過一堂,順一順口供,就好請王命拿他正法。
2.出自《兇手》斷腿天兵便順了順夾背,向著熱鬧的集市走去。
14.
通“訓”。教導;教訓。參見“順民”。
1.出自《墨子·非命中》慎言知行,此上有以規諫其君長,下有以教順其百姓。
2.出自《史記·魯周公世家》周宣王伐魯,殺其君伯御,而問魯公子能道順諸侯者,以為魯后。
15.
縱直。與“橫”相對。
1.出自《楚辭·天問》南北順橢,其衍幾何?
2.出自《火燒島·愛與死的搏斗》孤零零一個小島,橫十里,順十里。
16.
謂眼皮下垂,眼睛下視。形容恭順、羞怯或沮喪、無精打采。
1.出自《彷徨·祝福》但看她模樣還周正,手腳都壯大,又只是順著眼,不開一句口。
2.出自《魚圩邊》那孩子一聽這話,咽了一口唾沫,順下了眼睛,無可奈何的說道。
17.
特指用祝禱的方式迎接。參見“順辭”。
1.出自《周禮·春官·小祝》小祝掌小祭祀,將事侯禳禱祠之祝號,以祈福祥,順豐年,逆時雨,寧風旱,彌災兵,遠罪疾。
18.
通“慎”。謹慎。參見“順始”。
1.出自《荀子·強國》故為人上者,不可不順也。
2.出自《荀子·勸學》故君子不傲不隱不聲,謹順其身。
19.
通“巡”。周行視察。
1.出自《管子·五行》出國衡,順山林,禁民斬木,所以愛草木也。
2.出自《莊子·天運》人有心而兵有順。
3.出自《雙劍誃諸子新證·莊子一》順應讀巡。順巡并諧川聲……《說文》:“巡,視行貌。”兵有巡,謂兵有所巡視也。
20.
姓。明代有順寧。見《江西樂安縣縣志》。
1.出自《萬姓統譜?震韻》順,見《姓苑》。本朝順寧大寧人,正統間江西樂安縣縣丞。
21.
謂降服。
1.出自《禮記·月令》(孟秋之月)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
22.
指使和順。
1.出自《荀子·王制》順州里,定廛宅。
2.出自《太子賓客致仕陳公神道碑銘》﹝陳巽﹞知安州,以寬靜順其俗。
23.
謂使之依循次序。
1.出自《左傳·隱公五年》昭文章,明貴賤,辨等列,順少長,習威儀也。
1.亦作"簾柙"。
2.裝在簾上作鎮押之用的物件。
1.《南史.夏侯亶傳》"﹝亶﹞晩年頗好音樂﹐有妓妾十數人﹐并無被服姿容﹐每有客﹐常隔簾奏之﹐時謂簾為夏侯妓衣。"后因謂簾幕為簾衣。
1.皇太后垂簾聽政﹐故名。
簾②竹~ㄧ窗~。
1.哀憐。
1.哀憐。
1.愛惜人才。
2.愛慕有才華的人。
1.猶憐憫。
1.謂察知其情而憐惜之。
1.憐憫。
1.寵愛。
1.哀傷。
1.愛撫。
1.愛護照顧。
1.憐憫。見,詞尾,無義。
1.猶憐察。
1.憐惜嗟嘆。
1.憐憫。
1.愛憐眷顧。
1.機靈;聰明。
2.干凈利落。
1.見"憐憫"。
對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之心ㄧ我不需要別人的~,只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1.見"憐憫"。
1.關懷;愛惜。
1.同情愛護貧窮的﹑年老的人。
1.同情體恤貧窮的﹑年老的人。
1.哀傷。
1.哀憐寬恕。
1.愛憐其惺忪之態。
1.謂彼此相愛憐。多指情人或夫妻之間。
1.憐惜下人。謂對仆人和藹可親。
比喻男子愛憐女子酒色之徒,哪有憐香惜玉的真心?
1.亦作"憐新厭舊"。
2.喜愛新的,厭棄舊的。多指男性在情愛上的不專一。
1.見"憐新棄舊"。
憐憫孤寡老人得到四鄰的~和多方面的照顧。
1.謂口齒伶俐,很會講話。
1.愛護養育。
1.憐憫寬恕。
1.寵愛恩遇。
1.憐憫拯救。
1.細微的水波。
1.見"漣洏"。
1.淚流不止貌。
2.引申為連綿不斷貌。
1.細微的波紋。
1.淚珠下滴貌。
1.涕泣。
1.亦作"漣洳"。
2.淚流貌。
1.見"漣如"。
1.細微的波紋。
1.亦作"漣漪"。
2.水面波紋;微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