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見“氍毹”。毛織的地毯,古代演戲時通常用來鋪在舞臺上,因此用氍毹、紅氍毹借指舞臺。
1.
一種毛織或毛與其他材料混織的毯子。可用作地毯、壁毯、床毯、簾幕等。參見“氍毹”。
1.出自《樂府詩集·相和歌辭十二·隴西行》請客北堂上,坐客氈氍毹。
2.出自《三輔黃圖·未央宮》溫室以椒涂壁,被之文繡……規地以罽賓氍毹。
3.出自《玉門關蓋將軍歌》暖屋繡簾紅地爐,織成壁衣花氍毹。
4.出自《燕京歲時記·燈節》樓設氍毹簾幕,為宴飲地。
2.
舊時演劇用紅氍毹鋪地,因用以為歌舞場、舞臺的代稱。參見“氍毹”。
1.出自《陶庵夢憶·劉暉吉女戲》十數人手攜一燈,忽隱忽現,怪幻百出,匪夷所思,令唐明皇見之,亦必目睜口開,謂氍毹場中那得如許光怪耶!
2.出自《閑情偶寄·聲容·鞋襪》使登歌舞之氍毹,則為走盤之珠。
3.出自《牡丹》﹝董瑤階﹞到了紅氍毹上,聲嗓清脆,姿容秀麗,身輕如葉,舉步若飛。
1.書法中一種瘦勁有力的字體。
1.植物的脈絡。
1.筋肉與骨髓。
1.針灸經穴名。
1.身體結實強健。
1.筋斗。
1.人的手指甲﹑腳趾甲的別稱。
1.中醫指勞役陰力﹐費竭精氣。
1.精力與血汗。
1.筋脈與津液。
1.亦作"?竹"。
2.一種中實而強勁的竹﹐竹梢尖銳﹐可作矛用。
1.高峻幽深貌。
1.高銳貌。
1.猶前后。
衣襟和腰帶。比喻山川環繞的險峻地勢山水如襟帶環抱。
借喻胸襟和氣度襟度豁達。
1.衣襟。
1.心胸;襟懷。
1.襟懷,氣度。
1.胸襟。
1.舊時劍術的一派。
1.衣的前襟或后襟。亦借指衣裳。
2.引申為胸前。
3.詈詞。謂禽獸而穿著人的衣服。
1.交會連接。
1.連襟。
1.氣度,氣量。
1.襟懷,心靈。
2.指蘊藏在胸中的聰明才智。
1.衣襟衣袖。
2.指連襟,僚婿。
1.衣襟和冠冕。比喻事物的重要部分。
1.像衣襟一樣屏蔽于前。比喻地勢重要。
1.襟懷﹑志趣。
2.猶心期。指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期許。
1.襟懷相合。亦指襟懷相契的好友。
1.襟懷,情懷。
1.指衣紐,古代用以連結衣服交襟的小帶。
1.見"襟尚"。
1.亦作"襟上"。
2.襟懷和習尚。上,通"尚"。
1.襟懷與神情。
1.猶襟懷。素,通"愫"。
1.對妻姊之夫的稱呼。
1.衣襟衣袖。亦借指胸懷。
2.猶領袖,比喻地位重要者。
1.謂地勢沖要。亦指要害之地。
1.交情,情誼。
1.衣襟和衣袖相連,因用以比喻友誼。
1.襟懷,氣派。
1.胸懷氣度。
1.佩在前襟的徽章。
1.謂山川像衣襟一樣互相交會﹑制約而形成沖要地帶。
1.衣襟。
1.勉強存在。
2.只存在。
極其少見規模之大是歷史上所~的。
1.謂才能夠如此,勉強能如此。